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8:03pm 19/10/2023

外来鱼

本地鱼灭绝

外来鱼

本地鱼灭绝

外來魚侵佔雪隆 本地魚20年後恐滅絕?

外来鱼侵占雪隆 本地鱼20年后恐灭绝?
本地市場常見的非洲魚也是外來魚種,可在骯髒水質中存活和大量繁殖。(示意圖)

(吉隆坡19日訊)再不控制和消滅外來魚種,本地原生和淡水魚恐在15至20年間持續減少,甚至有絕種的威脅!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PM)生物系生態學與魚類疾病科副教授莫哈末諾博士披露,大部分本地內陸水域目前已經被外來魚種“侵佔”,外來魚種數量日益增加,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巴生河流域尤為嚴重。

ADVERTISEMENT

莫哈末諾向國文《大都會日報》指出,獨特並擁有生物多樣性的大馬內陸水域生態擁有將近470種原生魚類,但目前都遭受到棲息地被破壞、汙染和外來魚種入侵的威脅。

“過去10年間,原生魚種數量劇烈減少,除了上述3個原因,無節制的捕撈活動也構成本地魚產銳減;譬如在洛馬魚節時,人們大量捕魚連帶將上百萬顆魚卵也打撈上岸。”

他表示,原生魚種已變的罕見,不僅食用魚產量大減,觀賞魚和小型原生魚也日益減少;本地有3至5種鬥魚因沼澤棲息地受破壞而瀕臨滅絕。

棲息在馬來半島主要河流中的原生魚種包括龍魚(Arowana)、獨目鯉(Temoleh)、吉羅魚(Kelah)、野生巴丁魚、黃鯰魚(Tapah),都已稀少難遇。

“大部分內陸水域都有外來種存在,差別只在數量的多寡,這些外來魚種包括常見的非洲魚(Tilapia)、非洲鯰魚(Keli Afrika)、清道夫魚(Ikan Bandaraya)、紅尾虎(Baung Ekor Merah)和孔雀鱸魚(Peacock Bass)。

“2021年的調查顯示,巴生河流域的河流已經被清道夫魚和非洲魚入侵佔領;在鵝嘜布蘇河,有57%生態是外來種,其次是鵝嘜(40%)、冷嶽河(50%)、巴生河(33%)和士毛月(14%)。”

他指出,外來魚種能在骯髒水質中存活及迅速繁殖成長,較少天敵且可以吃包括蛋類和魚苗在內的各種食物,它們不但能主宰本地生態系統,更對本地水生系統生態造成威脅和帶來負面後果。

“非洲魚、非洲鯰魚和紅尾虎都是兇猛的外來魚種,一旦在本地河流放養,便會破壞原生魚生態。

“在布蘇河的研究中也發現,數種清道夫魚有雜交的可能性,隨著雜交的新物種出現在本地水域,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他提醒說,外來魚種棲息在含有重金屬的骯髒水域,譬如清道夫魚,因此勸告民眾勿食用以避免對健康造成危害。

莫哈末諾也指出,原生魚產應受到保護,其肉質口感不僅可媲美外來魚,本地觀賞魚類也十分美麗,因此必須有一項機制控制外來魚種的數量,確保本地水產生態不被摧毀。

“或可使用單性繁殖技術,即指僅養殖雄魚,即使將它們被放生到公共水域也無法繁殖。”

據報道,霹靂州和巴生河流域的原生魚產或淡水魚豐盛產量已不復見,不僅越來越少見,有者在過去10年間已不見蹤影,年輕一代甚至都沒有見過或吃過洛馬魚、獨目鯉、來依斯魚等本地魚。

霹靂甘榜牙也加拉河淡水魚業協會主席賽魯尼佔指出,自從十多年前外來魚種如“異形”入侵霹靂河,本地的原生魚種產量日益減少,甚至頻臨滅絕。

“過去漁民可以打撈到20至30公斤的接吻魚,如今連3公斤都捕不到;過去竹筴魚產量可以到70至80公斤,但現在要捕到一隻都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