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一道開門聲,刮破了清晨的寧靜。洗手間傳來馬桶的“咕嚕咕嚕”、水落塑膠杯底跟它吵起架來的刷刷聲、還有牙刷在溫柔地幫牙齒洗澡的耳鬢廝磨。連串的生活聲音,似一個由緩慢到急促的號角,吹響了一天的行程。
我帶著微笑推門而入,大女兒已盥洗完畢出去,小女兒正坐在馬桶上,手掀起衣服,食指輕輕挖著肚臍眼。這是她在哺乳時期就培養出的壞習慣,不給她挖我肚臍眼,就挖自己的。當她在尋求安全感,就是內心有忐忑了。
ADVERTISEMENT
“媽咪,我好像忘記抄字進去Tulisan 1了。”她微低著頭,眼睛怯懦地看著我。
微笑,凍結在冰冷的空氣裡。爆竹聲,在內心噼裡啪啦地響,很是熱鬧。
“我才一天沒有檢查你的功課就出事了。我不知道,你自己回去跟老師說,看老師怎麼做。要是打你,我也沒辦法了,誰叫你自己忘記做!”怒火一下蹬得老高,踢出一盆火苗,再往下丟幾根薪,讓其有助長之勢,然後關門入房,眼不見為淨。
“你每次都這樣。”原想再往她身上貼標籤,望著那扇門,澤從寬老師的話卻在電光石火間,閃入腦裡,按響了紅色警報器。此話頓時在牙關,我硬生生吞下擰緊。
緩解衝突場面的步驟,昂首闊步踩入。第一步,離開現場,拉斷情緒鏈,別讓暴怒記憶留在原處。第二步,深度腹式呼吸,數1、2、3……《陪伴憂鬱》的零碎片段在炙熱的火海,下起綿綿細雨。再深呼吸,數1、2、3,通過左邊理性腦以計算數字的邏輯打斷右邊感性腦的情緒。恢復冷靜的前額葉,終使我拳頭逐漸軟化鬆開。
這時,她走出來取盥洗杯。從她臉部的內疚,幾乎都能感受到她的恐懼與不安。
“孩子已經很盡力,她沒有每次都這樣。她經常都把功課做好,只是偶爾有做錯沒做,完全沒做的幾率很少。”我挑出了事實。
“犯錯,不可怕。知錯能改就好。”經常彼此冷靜後,對孩子說的話,我喃喃對自己說。
送她一餐聲色俱厲的痛罵,會把事情推向怎樣的境界,我們經歷過無數次。但我,都是在事後才粘上創可貼,傷口癒合就好。同樣的傷口撕開再粘,已逐漸失去粘性和藥性。口子上的血,其實沒有停過。
“刷好牙,我們先試看做好功課吧!早餐來不及就在車上吃。但是你動作要快一點,否則會遲到。幸好你記得還有功課沒做。”我習慣地摸她的頭髮,低頭嗅著那髮香味,微微扭開腦回路里的幸福系統。這是第三步,轉移話題,同時也在安撫孩子的焦慮。
看書,並非證明自己更厲害
提出建議,是因為我知道,恐懼的烏雲已佔領她整個腦袋,這時她腦袋一片空白,根本想不到解決方案了。但我,也在等她回答。小女兒的情緒敏感,卻又倔犟,思維獨立些,所以他人給的建議,不一定接受。若是強硬按著牛頭低下,通常反彈很大。她含淚微微點頭,速度果然有在加快。
“我們有可能會很遲才到學校,妹妹忘記寫國語生字。你先弄好你的東西,媽媽陪妹妹做功課。”一起走到樓下,我亦跟大女兒說明原因。
我對她也很抱歉,她是一個自律又守規矩的孩子,不喜歡太遲到學校,所以清晨5點50分就按熄鬧鐘起身盥洗。她默默地點點頭,麻利做好自己的一切事務。
吃早餐前,我擁抱著她,跟她道歉必須讓她陪著一起等。謝謝她願意等妹妹,謝謝她沒有開口罵妹妹,謝謝她自己做好所有事務。沒有理所當然,她能願意,我感激。
“Je, jan, tas。”
換好校服後,小女兒打開馬來文參考書和生字簿,逐字書寫。字體整齊娟秀,我知道恐懼已在她內心慢慢消散。
還想叫她邊寫邊念拼音,順便修好她薄弱的拼音。突然間,我踩了剎車器。我想起《思考,快與慢》裡的系統1和系統2的運行模式。她正處在專注寫字的系統2模式,我的強求,是在破壞她的專注力和節奏,對事情只有破壞。
“我們會對顯而易見的東西看不見,而且我們看不見自己的看不見。”丹尼爾·卡里曼在書中所言,適時點了盞明燈。
於是,我停止了自己系統1的自動駕駛模式,將腦海衍生的枝節都折斷。我們的真正目的,是在有限時間內把功課做好。
“你先把7個都寫下來,過後才跟著抄。”我在旁提醒。
“不是,要一個字寫兩行才對。”她反對,我讓她依據自己的做法去進行。
此時的每個爭執,都在拖慢工作,時間不等人。我看見她的認真與努力,也相信她的決策。慶幸自己沒再說出“隨便你”,表面認同,內心其實賭氣她不聽從我的控制慾。
事情進展得出奇地順利,我們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她得以安心上車快樂吃著自己的藍莓麵包,並在抵達學校前吃完。車窗上的雨滴,一滴滴在我內心裡暈開來。我喜歡這樣的氣氛,所以得時刻記得保持它。
“媽媽,謝謝你沒有罵我。”臨進去禮堂排隊前的日常擁抱,她將頭埋在我懷裡蹭了蹭,踩著歡快的腳步進去。第四步的擁抱,等到她進校園,才真正完成。
回到車上時,外子問了我事發經過,複述時,零碎的感慨也在腦海裡紛飛。
“她這麼快能寫完那麼多字?”外子很是訝異。
“她冷靜的時候,可以做得很好。”我不止一次告訴過孩子,也提醒自己。我們都很清楚她的個性,所以,能在短短10分鐘內完成,確實是意料之外。這女兒,我從來不敢小覷。但我必須承認,自己也是一個常常犯錯的媽媽。
犯錯,可怕嗎?可怕,因為會被罵得很慘。被罵的時候,越罵越錯。還要面對一連串的冷嘲熱諷。為什麼?我後來在腦科學裡明白戰與逃的因果關係。
“平衡,讓你可以,言行一致,愛他裡有己,愛己中有他。”《陪伴憂鬱》講座會上,不管是老師送的祝福,還是後來與觀眾胡亂交換中,送我的祝福,恰巧都是它。我明白緣分女神要對我說的話了。
“記住你此時此刻的感覺,停留30秒,內化成你的大腦幸福密碼。”裡克·漢森博士的 《大腦幸福密碼》在我內心起了作用。
閉上眼,藏在日記的亮點糖果罐,為我遞來5顆糖果。我想起她回到家經常會自動寫作業的背影;老師今天給的12個華文聽寫,能寫3遍就記住的好記憶;每天練習英文和國文聽寫的努力;自動收拾好第二天的書包和嘰嘰喳喳述說學校的點滴。她樂意去學校,本就該萬幸了。
我又輕輕地將這些小確幸丟進幸福百寶箱內。我知道,將來還需要面對很多考驗繼續讓我糾結在快樂與痛苦裡。因為,每個消極互動,需要至少5個積極互動才能互相抵消。要等到積極體驗至少以3:1的比例勝過消極時,樂觀思想方可蓬勃發展,茁壯成長。
我相信,這些細微的小確幸會一點一滴幫我製造出樂觀的腦回路,冷卻海馬體與杏仁核的激動。當形成以後,會是一個不同的我。因為,我終於持續相信,每個當下的轉念,皆會帶來天差地別的結果。
道阻且長,可我也允許自己是走在一條迴歸均值的路上。偶爾好,偶爾壞,只要相信自己做的是對的,終有一天,行則將至。
看書,並非為了證明自己更厲害。而是,願意承認自己不足,並在他人的經驗裡找到更多方式,去靈活面對生活的種種難題,如此罷了。讀過的知識,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腦海裡靈感一閃,只要願意當下承認錯誤,並做出改變,一切即會朝向我們想要的結果邁進。
寫作,是給予我多一次機會,把右腦的創意與情緒滑向左腦的收集資料與解決問題,匯成一條完整的行雲流水模式。
張開眼睛時,我看見桌子上,小女兒的傑作。愛心迷你手機套裡,包裹著一隻小猴子,雙手向內環抱,臉露微笑,圓圓大大的眼睛盯著我看,像是在跟我討抱。我的小猴子啊,媽媽好愛你,媽媽也對不起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