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的确一开始就预告2024年财案不会是一份受欢迎的民粹财案,反而会是一份负责任、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财案。但来到提呈的时候,这份财政预算案保守、犹豫的刻痕就显露无遗。
ADVERTISEMENT
安华上个星期五公布了2024年财政预算案。坊间回响基本褒贬参半。笔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安华财政预算案的内在博弈,以及对经济发展和民生规划未来的影响。
2024年财政预算案是安华出任首相后完完全全由他自己规划的公共财政纲领。作为大选过后的第一份预算案,一般上都不是用来讨好选民的,反而是利用还有四年多才会再次迎来大选的空窗期,把不受欢迎但却是必要的财政政策落实下去,以空间来吸纳财案所引发的政治冲击。安华的确一开始就预告2024年财案不会是一份受欢迎的民粹财案,反而会是一份负责任、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财案。但来到提呈的时候,这份财政预算案保守、犹豫的刻痕就显露无遗。
首先,财案中服务税(SST)从6%提高到8%(食品和电讯领域除外),这个政策本身就是一个折衷方案。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造成债务高企,因此必须扩大征税的基础。原本层层进阶的消费税(GST)应该是最优、最有效率的选择。但是基于政治和经济包袱 而没有落实。政治上,希盟在2018年是靠反对消费税的实施而打倒国阵的;经济上,政府没有信心可以控制消费税引起的通胀,因此最终安华只是在现有的服务税基础上提高部分物品的征税。和消费税可以增加250亿的税收相比,8%的销售税只会增加大约9亿的税收,那是天量的差距。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的增税都会带动通货膨胀,进而造成人民对当权者的不满。因此,如果要增税或改变税制,那就一次过狠狠把人都得罪了,也胜过分几次增税,或甚至在服务税不足以支撑政府开销后,才来引入消费税。这么一来就是连续得罪选民、政治失分、丧失选票。
此外,2024年财案的重头戏:针对性津贴(Targetted Subsidy)的落实,几乎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对于升斗小民而言,面对2024财案的时候他们是战战兢兢的,既不知道未来他们是否依然可以享受现有的津贴,但更希望可以在财案中获知详情以便进行来年的个人和家庭财务规划。结果,安华只是轻轻带过,发表了一番宏观讲话后,只宣布取消普通消费者的柴油津贴,至于汽油和电力津贴的方案则不见踪影。没有发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安华不想一次过发布连串的坏消息,也有可能是主数据库(PADU)还没有整合完毕(这个可能性比较低,因为前朝财长东姑赛夫鲁时期已经近乎完成)。但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安华不想把这个令人讨厌的政策放进高能见度的财政预算案里,反而想通过切香肠的方式,渐进式的删减汽油和电力津贴,譬如,每个月提高汽油价格20仙,一直到和市场价格持平。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个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这个做法就极度不正确。财政预算案,顾名思义,就是对政府运作提供财源的法案。所以财政预算案的法定名称就是供给法案(Appropriation Bill)。重整津贴涉及政府财政上的删减、转移和支付,因此绝对有必要放入供给法案内。这也是国会对行政权最大的制衡,国会负责批钱、政府负责花钱。如果安华对马来西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政策转变做出猫腻,那么变相藐视国会,侵占国会的权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