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事件之所以日益猖獗,是因為某些人需要通過這種極端方式來獲得生活中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以及剩下的大部分人寧可相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願懲惡揚善。
ADVERTISEMENT
根據馬來西亞醫藥協會屬下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30%至40%的醫生曾經遭到霸凌。結合多年來居高不下的校園霸凌事件來看,我國幾乎已經是“霸凌大國”。
一項霸凌數據報告顯示,2012到2015年有超過1萬4000宗校園霸凌事件,而且逐年增加。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0年兒童青少年網路霸凌調查顯示,我國有28%的青少年受過網路霸凌,在全亞洲排名第二,更別提沒有記錄在案和未曝光的霸凌事件,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全國各地上演,多少人因為曾經被霸凌或正在被霸凌而惶惶不可終日。
霸凌現象的出現是多重因素的結果,包括家庭功能不彰、學校教育失敗等,而若要究其根本,則是社會對霸凌問題的長期漠視,以及社會普遍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綏靖態度,讓霸凌行為得以不斷蔓延。而網絡的出現讓霸凌行為更加無孔不入,因為網絡不僅會散播含有暴力行為的內容,鼓勵暴力行為,還會讓人無時無刻不處在網絡輿論攻擊的恐慌當中。
筆者在教育現場就發現,其實黃色笑話和攻擊性語言在學生群體中已經蔚然成風,而且甚少受到來自同儕的勸阻,反而能博得歡笑和掌聲,被認為是一種幽默而非攻擊。在這個娛樂至上的世界,無論是社群媒體還是現實社會都試圖將舉目所及的任何事物娛樂化,而如今的學生更是在如此眼花繚亂的世界中形塑出什麼都可以拿來開玩笑的價值觀。而更可怕的是,一個娛樂至上的世界除了將他人的缺陷或是敏感課題娛樂化,還會嘲諷當事者的憤怒和受傷是一種“脆弱”、“開不起玩笑”、“玻璃心”,彷彿能被拿來開玩笑是一件應該要感到光榮的事。
我們必須意識到,霸凌不會只是美姐的道德瑕疵,也不會只是醫生的職場命運,而是我們長期漠視和縱容的結果。霸凌事件之所以日益猖獗,是因為某些人需要通過這種極端方式來獲得生活中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以及剩下的大部分人寧可相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願懲惡揚善。
而霸凌得不到遏止的結果,便是大家日益認為被霸凌已是必然,忍一忍過去就好,舉報了反而會招來更多麻煩。而旁觀者也會因為大家都傾向於保持沉默而不敢挺身而出去阻止事態惡化,甚至擔心自己會是被霸凌的對象而選擇助紂為虐。而被霸凌的人則是為了避免自己被霸凌,於是採取先發制人,先霸凌別人的做法。以上的種種都讓霸凌成為惡性循環,霸凌事件就此層出不窮。
副衛生總監諾法麗扎勸請醫生們不要將自己受過的霸凌演變成對下一代醫生的霸凌。只是在這個人與人之間日益疏離與自私的世界,要我們每個人拿出同理心並照顧他人感受實屬不易,但若我們都能意識到霸凌行為對整個社會的傷害,且沒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或許我們更能明白挺身而出阻止霸凌的重要性。畢竟減少霸凌行為,要從打破惡性循環開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