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第15屆大選和6州選舉依靠馬來票登上歷史高峰之後,伊黨必須承認,若沒有非巫裔選票的支持,要繼續增加國會議席非常困難。
ADVERTISEMENT
伊黨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揚言,下屆大選國盟能夠拿下聯邦政權。不難看出這是伊黨老二對黨員的信心喊話。雖然第15屆全國大選掀起綠潮,並在6州選舉推向高峰,但仔細剖析伊黨勝選選區的得票,可發現除了在基礎較穩固的丹、登、吉、玻4州之外,其他州屬勝出的席位均存在不穩定的因素,一旦國陣和希盟整合政治資源,以及國家經濟復甦,來屆大選伊黨在團結政府執政的檳城、霹靂、彭亨、雪蘭莪和馬六甲這些州屬就會面對巨大的挑戰,極可能抵禦不了對手的攻勢。
表面上,伊黨在西馬全部11個州屬均攻下了州議席。而在國會議席方面也僅剩柔佛、森美蘭和吉隆坡未有斬獲,乃我國政壇上的最大黨。但仔細分析,伊黨的43個國會議席當中,有15席是在多黨競爭、得票不過半的情況下勝出。這些選區落在檳、霹、雪、彭、甲,恰好均是團結政府執政的州屬。握有聯邦政權和州行政權的團結政府的成員黨,在這些州屬的反撲能力絕對不容小覷。而且,伊黨在這些選區大部份是首次勝出(除了巴里文打和加埔曾在民聯時期勝出),巫統和希盟的整合對伊黨這些根基欠穩的席位勢必構成巨大威脅。
第15屆全國大選伊黨大勝的州屬為丹、登、吉、玻,伊黨勝出的43個國席當中,有27席來自這4州,另1席則為霹靂的峇眼色海。1999年因安華被逐出巫統,馬來反風吹起把伊黨推上歷史高峰,其所贏得的27個國會議席主要分佈在吉蘭丹、登嘉樓和吉打。兩次大選伊黨勝出的這些選區有一定的重疊性。惟1999年的勝利僅僅維持一屆就回吐給國陣。2004年大選,伊黨僅守住區區的7席,並且都集中在吉蘭丹。就連當時以登州看守大臣身份守土的黨主席哈迪阿旺在競選國議席時也落敗。因此,2022年的綠潮是否也只有一屆的效應值得觀察。至少在丹、登、吉、玻以外的團結政府執政的州屬,伊黨要延續上屆大選的勢頭必需有利於伊黨的重大課題的出現,才能轉化為有利因素。
經歷了第15屆大選和6州選舉依靠馬來票登上歷史高峰之後,伊黨必須承認,若沒有非巫裔選票的支持,要繼續增加國會議席非常困難。原本寄望民政黨在開拓華人票方面有所作為,但事實證明事與願違。從選舉中發現,少了伊黨在背後支撐,民政黨的按櫃金幾乎都保不住。此外,伊黨的鬥爭路線,很難獲得東馬非穆斯林族群的支持,如果來屆大選仍然延續現有保守的鬥爭路線,按照現有局勢發展下去,伊黨不僅在東馬無所作為,就連西馬的檳城、霹靂、雪蘭莪、彭亨和馬六甲等州屬手上的國會議席也掉入險境。
伊黨自1951年成立以來,大多數時間處在影響力平平的階段。1990年藉助東姑拉沙裡的四六精神黨的力量,在國會也只能從1席增加到7席。1999年藉助安華烈火莫熄的熱度,從7席激增到27席,在保住吉蘭丹的同時,再多奪取登嘉樓。但在2004年又打回原形,回吐登嘉樓政權。直至2008年藉助非巫裔的力量重新站穩腳跟,逐步在霹靂、雪蘭莪建立據點,但很快的又因內部分裂而在2018年退守丹、登、吉等傳統實力範圍。直至2022又趁土團退出希盟,巫統形象跌落谷底之際趁勢崛起。只是,是否曇花一現還有待觀察。至少,在非伊黨傳統強區的州屬躲不過激烈的挑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