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似乎没有多少画家会想到用视觉去预告未来。其实,也有的,但真的不多,宗教革命后有几位也热衷于画画的神职人员,在一些镂板画上描绘过未来的人世、天堂与地狱,但都是纯粹宗教观点上的。像但丁的《神曲》,还有18世纪的威廉贝克,他们的插画里也描述过“人的前途”,这些多是唯心之作,带警世作用的画作。
ADVERTISEMENT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上的巨变开始挑动人们对未来的幻想。新知识与新发明不断涌现,原本在地面上的日常视觉,甚至有望飞上天际,19世纪末,雏形飞机的出现,就掀开了一个对未来憧憬的空间。到20世纪初,很明显这个新空间就是未来的预告。
那时绘画里的飞机还是从滑翔机改进过来的双层叠翼。带点立体派的包豪斯设计风格,块状的世界也暗示着建筑物的堆积与变化。而工业用的滑轮,还常常在画作上构成圆形的设计,滚动啊,技术文明不断滚动啊,那是个人类刚刚踏入机械能力的时代,画作里颜色都是积极美好的,蓝天白云下,有鼓励人心的暖红色彩。
二战后,科技起飞,我们开始用各种美好的幻想来丰富未来境况,吊空列车,堆叠的新视觉,丰碑状建筑一座座指向要更深入探索的天际。你会发现,人类开始挑战枯燥的方块视觉,我们逐渐懂得从大自然里摄取新的造型,从蘑菇,从泡沫,从蜂巢,从蛛网,漫画的天空里开始有超人及其他英雄,这样的未来景观才不过短短300年就出现了,会吓死达芬奇和拉斐尔他们的。
新科技的太空望远镜发明后,外空知识刷新了我们对天空的视觉,这时候就出现了一批五六十年代对未来的幻想;但这幻想还是很天真的,绘画里我们更加“接近”太空,地球上的世界虽然变化了,但依然是树木和泥地,我们住在高高托起的“卫星小区”,是的,代步的还是4个轮子的车子,只是设计流线型一些,服饰也没太大变化,跟五六十年代几乎一样。
开拓人类严肃思考
不过,后来就起了一个很大变化:人类开始具有更完整的“地球意识”,能源、环保、人口等等问题开始来到眼前。尤其在登月之后,遥望地球那张照片真正开拓了人类的严肃思考:我们就困在这个地球上吗?我们有向外拓展的可能吗?
“文明迁徙”成了新探索方向,但是,思维框架还是在太阳系里的,这幅文明迁徙后的未来构想图,明显看出是在月球上,一朵朵高耸的巨型玻璃罩,里头是复制的人类社会,而地球就在右上角,说远,也想得不至于太遥远。
但教人惊讶是,就那么短短半世纪,新科技如洪水爆发汹涌而来,整个“未来预景”再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在探索外空的同时,也探索如何超越那些不可目视但真正存在的其它维度。整个未来预景,一下子又回到了人类自己身上,我们忙于制造“新的智能”,同时也探讨人类与这些新智能的关系。人类急需接受新的速度概念,新的距离概念,新的时间概念,虫洞,弦理论,引力波,量子叠加,而最迫切的能力,还是对“光”的掌握,这个人类新未来,不仅是在时空里,还同时需要光的知识才能穿梭在宇宙的引力场里。
而今天最新绘画里的人类愿景,反而少了那种“迁徙的天真”,就连这些愿景都可以是输入信息后全靠新智能去计算出来的。看样子似乎还留在地球上,只是人类这个物种在已经变了,它必须变得拥有更大适应力及领悟力,才能在宏观与微观的现实里取得平衡,才能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位置,才能走向属于地球自己的未来。
更多文章: 双人表演艺术节:对立与冲撞间寻找答案 西北孤鸟/“这个年代不能缺了像这样的佳作”──《谢师会》的意义 叶伟章/多感官体验表演艺术,小池博史新诠奥德赛——《奥德赛之魂》 从房间出发 整理你的人生──《房间》ROOM戏剧表演 触动舞台 为爱演出──《站起来》百老汇音乐舞台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