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曾取得橡膠發展局發出的收購橡膠執照,負責代收膠水和膠菓。那是膠工放棄製造膠片後,衍生出來的另一種行業。
收購站通常是簡陋的,有蓄存膠水的洋灰池,也有寬闊的堆放膠菓西敏地,屋頂由鋅片蓋成,其他都是木材搭建,但裡頭備有發電機,可供抽水洗地和照明用。除了稱膠水的大秤小秤,就是一張簡單的寫字枱,如此便可當小收購商營運了。
ADVERTISEMENT
收購站必須靠近橡膠園,特別是半鄉半城鎮的交接地最為適合。那裡的交通必須夠方便,好讓膠工不必將產品載到大老遠外售賣。打從割膠工友不再自己壓制膠片後,通常售出當天的收成就可回家休息,不必像從前,下午還要壓制膠片,一直工作到傍晚。為了更快速和大量收取膠水及其他橡膠產品,加上政府與廠商改變作業模式,割膠工友省去了製造膠片的程序和時間,便能更快領到錢。也就是說,付出的辛勞,很快回本。
膠水就是橡膠乳汁。工友將樹幹上膠杯裡的乳汁倒進四方型鐵桶,那是打白鐵店訂製的,頂部有個圓孔,可加蓋鎖定防止膠水灑出。
工友運來的膠水,必須先抽取少量注入甲酸(formic acid,又稱膠醋),使膠水凝固,然後製成像印度煎餅的薄片,再用火燻或晾乾,被稱為“樣版”,以其濃度劃分品質和價格。如果當天收集的膠汁沒滲到雨水,雜物不多,又濃又純,則屬於上等貨,當然價格也跟著美美啦!
膠屎還是挺值錢的
至於膠菓,是工友不在當天收集膠汁,而是割樹時將小量的甲酸注進膠杯內,讓膠汁凝固,第二天才取出像大肉包的粒狀物。這種膠菓純度相當高,同樣能賣個好價。
取走膠水和菓後,剩餘的膠汁還是可賣錢,稱作膠屎。屎字常被誤解為沒有用處的排洩物,可是這裡的屎,是挺值錢的。曾有毛賊趁夜專偷別人留待次日才收集的膠屎,他們可說是為了金錢,絲毫不顧念別人的辛苦付出,也不在乎弄得整身的臭味。
Mardec羅裡來抽取膠水後,工友就必須洗乾淨用過的池。如果是載膠菓的,靠的完全是勞力搬動,上完整堆膠菓後,工友身上的衣褲早已溼透,汗水總流個不停。除了疲累,最要命的是那股惡臭的膠味,真非一般人可接受,就是多衝幾次涼,身體還是隱約有著膠味的。
膠水收購多以現金交易,收購商帶著大筆現金準備付給上門售賣膠水的工友。這常引起匪徒的注意,因此搶錢傷人的事常常發生。這生意風險高,但為了生計,每個人依舊頂著風險前行。
後來大段橡膠園被改種成油棕,這樣的膠水收購站也走入歷史,相信現在即使還存在,數量也不多了,而且是很難繼續經營的那種,畢竟橡膠業的輝煌時期已過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