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們團隊裡一名博士後在Slack群裡用ChatGPT發了一首“歌頌AI老大千秋萬載”的頌詞。他自嘲說,如果有一天AI真的統治世界,他就用這首詩投靠AI,以求保命。雖然他是在開玩笑,但這讓我意識到,對於“天網”式的AI統治,確實有不少人是真的感到恐懼的。
正因為很多人對AI和機器學習持悲觀態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努力向大家展示其正面影響,儘量以務實和樂觀的角度來論述。但讚美之餘,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忽視其潛在問題。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因此,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要全面探討一下AI的好與壞。只有全面、理性地探討,我們在問題出現時才不會亂了方寸。
ADVERTISEMENT
AI在基礎科學研究中的多面作用:不僅僅是效率
目前的AI在多個方面都給了我們保持樂觀態度的理由。它在各領域解決了一些長期困擾我們的“瓶頸”問題。
在生物科技這個領域,AI幫助我們更快、更低成本地瞭解蛋白質是如何摺疊的,這對於發現新藥至關重要。藉助AI,我們能夠快速從大量的基因序列中推測分子結構和屬性,無需耗費大量資金進行生化實驗。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也顯著提高了研發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I在這一領域的表現已遠超傳統技術。
除了生物科技,物理學也因為AI的加持而得到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在核聚變研究方面。如果您還記得我們在〈黑洞與鹹煎餅〉中的討論,您就知道核聚變理論上並不是難以克服的難題——太陽就是一個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器。然而,在地球上模擬這一過程的主要挑戰在於,我們很難精準地控制電離子以實現全方位的均勻施力。藉助強化學習,也就是AlphaGo等軟件所使用的技術,現在我們能夠實時預測和調整各個不均勻的部分。這也使得核聚變首次實現了能量輸出大於能量輸入。而如果核聚變能夠成功實現商業化,它將成為一種極度環保的能源選擇。與核裂變不同,核聚變不僅是一種乾淨的能源形式,還不存在失控的風險。
又比如在我的研究領域——天文學,AI也具有巨大的潛力。您可能在疫情期間看過Netflix的電影《不要抬頭》(Don’t Look Up),它講述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的故事。儘管這個主題有些老套,但在現實生活中,從海量數據中識別對地球潛在威脅的小行星,確實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任務。我和我的同事們也正在利用電腦視覺技術——類似於監控系統的人體追蹤技術,來尋找這些小行星。
當AI被不當使用的潛在危害
儘管機器學習在多個方面都正在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但並非所有影響都是正面的。雖然我之前一直強調AI的積極潛力,但我們也必須警覺於它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馬來西亞,我們普遍存在一個誤區,感覺大家好像認為機器學習是一個高端且難以觸及的領域,我們也只能嗑瓜子,看著中美競爭就好了。然而,事實上,機器學習的入門門檻其實相對低。儘管有些研究確實需要大量資金,但普通學生甚至高中生也能理解其中的基礎概念。據我所知,像新加坡就正在全球以高額獎學金吸引電腦科學博士生。如果我們馬來西亞不開始重視AI和機器學習,那麼我們將面臨嚴重的全球競爭劣勢。我們需要讓年輕人知道,機器學習並不是高不可攀,反而是未來發展的必備技能。
而正因為機器學習的門檻相對較低,這也為不懷好意的人提供了更多可乘之機。我們常說人工智能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但這種智能不是說有意識,而是它可以用少量的樣本做到泛化。以人類來說,我們能夠僅憑几句話就識別出說話的人,這是一種高度的泛化能力。而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也越來越能在少量樣本的基礎上進行泛化。這樣的進步當然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比如通過簡短的語音樣本就能模仿某人的聲音。但是這種問題,我覺得所謂“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最後我們社會也會慢慢適應。
說到壞人用AI做壞事,其實還有更令人擔憂的潛在問題。我曾與一位專門使用AI進行蛋白質摺疊研究的同事討論過這個問題。他最擔心的是,這種低成本的“製藥”技術具有雙刃劍的性質:一方面具有製藥的潛力,另一方面則可能利用AI來設計病毒,而且成本不高。我自己當時聽的時候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這讓我回到了文章的開頭,我覺得我們有時在討論AI時會失焦。像大量失業和“天網”式的自我意識機器人的出現確實有些過於想像,但我們應記住,人類最大的威脅往往還是來自人類自身。
勇往直前,在風險與機會中尋求平衡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有這麼多不確定因素,為什麼不直接限制這些技術的發展呢?這當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美國等國家也在頻繁討論這一點。但核心問題在於,即使我們限制大型模型的發展,問題本質並未解決。小型模型同樣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壞,特別是考慮到這一領域的入門門檻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我們面臨許多緊迫和複雜的問題,從應對氣候變化和尋找可持續能源,到治療癌症,甚至應對不可預見但極其嚴重的問題如小行星威脅。在所有這些方面,機器學習都是我們人類現在唯一的希望。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某些潛在的風險而因噎廢食。
然而,不管大家覺得我們是因噎廢食還是飲鳩止渴,事實是這個大門已經被敲開了。我們現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每個人更深入瞭解這些新興技術,並形成自己的見解,而不是隨波逐流。
不確定的未來的確會令人不安,不過我覺得人類發展總是像在高空的鋼索上行走,永遠都具有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停滯不前不是選項,我們唯有勇往直前才能保持平衡。
更多相關文章: 【代碼之外】丁源森/AI在天文上的神助攻 【代碼之外】丁源森/做AI時代裡的 六邊形戰士 【代碼之外】丁源森/論AI的養成與黯然銷魂飯 【代碼之外】丁源森/AI、ChatGPT與我媽的掃地機器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