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不能貫徹始終,總是因為各種外來因素而被迫做出各種調整,這樣的教育制度只怕最後只會淪為一個四不像。
ADVERTISEMENT
教育總監週三宣佈,新學年開始,小學一年級和中學一年級,將實行雙語教學計劃,在“提升國語鞏固英語”政策下的一個教學計劃,提供學校以英授數理的選擇。總監也指出,日間學校管理組收到了82所中學的申請,以便繼續實行雙語教學計劃,而在所申請的學校中,在2019至2021年的大馬教育文憑考試的馬來文積分比全國更高或同等。這樣看來,要不要雙語教學只是一個選擇,而且申請的學校必須是平均成績優異的學校。
教育課題總是最敏感也最容易引發各種混淆,只要一個溝通失誤,或者你說的是A,但對方卻在談論B,或許這又要掀起另一場爭議了。前副教長馬漢順就說,全國華中接獲指示,明年不能再以英文教數理,這包括原本就以英語授課的獲批准學校;不過,現任副教長特別政務官林瑞光卻反駁,只要學校符合條件,就可以向教育部申請英授數理,而且已經有79所學校申請全面英授數理,當中39所是華中,其中15所已經獲得批准;至於根據華中發展理事會主席郭金棠,一些國民型華文中學接到指示,即中一班不能一概用英文來教授數理,如果有中一學生國語成績比較差的,就需要至少有一或兩班採用國語教學。
同樣是英授數理課題,但這三方看起來收到了不同的資訊,會不會雖然看起來是在談論同一個課題但角度卻完全不一樣呢?究竟是全國華中都不能“全數”英授數理還是因為有些學校不符合當局列出的條件,而以往都是走特別批准路線?抑或是新學年當中只有中一班級出現更動,其他的都還能照原有教學方式進行?在進一步引起家長和教師的混淆和擔憂之前,或許致力於教育的各單位可以先坐下來好好談談,確保大家談論的都是同一個課題,同一個角度,這樣才會有更實質的成果,也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糾正。隔空喊話終究不如面對面說清楚來得有效不是嗎?
英授數理最早在2003年開始推行,但卻以失敗告終。根據馬漢順,2017年恢復馬來文教數理時,也同時允許300所中學繼續開辦英授數理班級。若說是為了要提升國語的掌握能力而以國語教授數理,我總覺得這有些本末倒置,如果一個學生已經無法掌握國語,他要如何透過國語去學習其他的學科呢?要掌握語文科,從來就不該從別的科目下手,否則只會再“賠”上一門學科。想要提升語文掌握能力,想必教育專家能列出一籮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我若是在籍學生,我倒渴望大人們能聽聽學生的意見,畢竟天天在學習的是孩子們啊!
如果教育不能貫徹始終,總是因為各種外來因素而被迫做出各種調整,這樣的教育制度只怕最後只會淪為一個四不像。回想當年我剛開始接觸國語時,循序漸進,從簡單的音節學次再到詞再到句子,基礎打好了才能走能更遠,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著急著塞入各種深奧的詞彙、語法,對於一個剛剛接觸相關語文的小孩而言,連聽都聽不懂,又要如何提得起興致呢?教育是一個影響深遠且專業的領域,我總覺得專業的事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為我們的下一代好好的規劃一個有成效,可實行的教育制度,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朝令夕改,否則賠上的就是一代人的教育基礎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