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说经济

|
发布: 7:30am 28/10/2023

国家稻米公司

张恒学

学说经济

经济学

《星期天头条》

本地白米

“SST5%

张恒学.本地白米荒不是市场问题

对于白米供应问题,政府难道没什么可做的吗?答案是有的。政府应该老老实实,提供技术支援给稻农增加产量、促进而扰乱稻米商业链运作。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不知道政府应该少做什么,我们是不能知道政府应该多做什么的!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10月22日的《星期天头条》关于荒的专题报道,资料丰富,值得一读。惟个中理路错综复杂,容易有看没有懂。笔者尝试用的法门,帮读者梳理米荒问题。记者报道资料齐全,必须拍手鼓励;我没有新资讯分享,但是分析和理解,对我们来说或许是同等重要而又较为缺乏的。

先正本清源吧!经济学的核心,是解释人和物之间的供需关系。人有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也有提升生活情趣的欲望;人的生活需求和欲望,构成了人对物的需求,同时促成了人对物的供应。供应与需求,有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律呢?经济学的用途就是提供这样的定律。

做学问——尤其是经济学——我们就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了:到底是研究科学定律重要,还是所研究的人、事、物重要?前者重视纯理论,世上顶尖大学的经济系都在做;后者则注重实证(empirical),是近十几年来的学术时尚。

我自己的取态是,人和物是讨论经济问题的主体,对这些基本事实的掌握最重要,科学定律次之。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不要说家庭主妇什么都不懂,也不要说市井小民受教育不多,他们是很懂经济学的。作为经济学者,我们掌握的只是科学定律的知识和分析方法,而人和物这主体——经济问题的核心——我们是必须虚心向普通人学习的。

回归正题。关于本地白米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如果你问,今天有没有米吃啊?答案是有;如果你说,进口米起价了买多一包不然以后更贵……你是买到的。这都说明所谓米荒是“假象”。

但是如果你问,本地白米有没有啊?答案现时多数是没货。如果你问,本地白米都没货为什么卖这么便宜?答案是因为政府实施价格管制,本地白米有一个顶价,不能卖超过那个价。

本地米荒问题,不是一目了然了吗——正是因为本地白米太便宜,所以才缺货!而进口米不受价格管制,以市价贩售。比较贵,不缺货。人们不是吃不起,只是吃得少而已。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说,代价越高需求量越少,就是这么简单一回事。

那称为”的本地白米,顶价是每10公斤26令吉。这个名称很特别。特别的名称都有点问题。此SST5%不是销售及服务税,而是“Super Special Tempatan 5%”,一种白米品质的等级划分。 SST5%是本地白米的最高级别,以下有SST10%和ST15%。这个巴仙率是碎米量(broken rice)。

有趣的是,到了15%的级别“special”就被拿掉,变成了ST15。哪里不“特别”呢?正是因为很特别,所以才没有“special”一字。这ST15是2008年政府推出的补贴计划,由政府津贴米较厂来生产的廉价米,目的是让穷人有米吃。哀哉,穷人只能吃劣米乎?毋宁说该政策是用来养着一批土著米商的吧!幸好该政策在2015年取消了。

如今,市面上好像只见SST5%的本地白米,说明国人对于每天进食的米的品质是有起码追求的。但这米是短缺了。

有商人说只要把SST5的顶价从每十公斤26令吉调高到32令吉就能解决米荒问题。他们的意思是,只要顶价不影响市价(即政府顶价高过市场价),供应就会“正常”。说得没错。但我们不妨进一步发问,为什么现时供应会“不正常”呢?

其中一个答案,是米较厂会把稻谷另行加工,生产别种等级而不受价格管制的米。另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混合米的供应可能变多。根据星洲日报记者寻访的一位老行家,本地白米可能混在了等级为“Super Import”的包装里,可卖每10公斤36-40令吉。 (顺带一提,“Super Import”包装米应全为进口米,而目前有些市面上此等米的实际售价,要远比包装上列明的价格低。个中蹊跷,或许只有内行人先知。 )

换言之,本地白米没有短缺,我们缺的只是价格管制在每公斤2.60令吉的SST5包装米而已!

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又需要“多”做什么呢?笨蛋!我们需要的是政府“少”做点事。

这个答案也是一目了然的:放开价格管制,SST5可能会卖每10公斤32-36令吉,至少比Super Import便宜,也比进口香米动辄六七十令吉的划算一半!

政府除了有白米顶价,还有稻谷底价,即向本地稻农保证的最低收购价。问题是,品质不佳的稻谷,在加工之后的白米量会较低;如果稻谷按照市价买卖,品质较低的稻谷自然会卖比较低的价钱;但政府出个最低收购价,稻谷品质不佳的农人就受到保护了。

偌大一个马来西亚,稻米的自足率(self-sufficiency ratio)只有七成,剩下的靠进口。而全国的稻米进口,集中于一家公司——(Bernas)。为什么Bernas可以垄断进口白米?答案当然是政府给的。政府如果放开对白米进口的管制,全国各大小商家,自然有办法弄到更便宜的米进入我国,更何况Bernas还对国内米商征收附加费!

聪明的读者或许会问,对于白米供应问题,政府难道没什么可做的吗?答案是有的。政府应该老老实实,提供技术支援给稻农增加产量、促进而扰乱稻米商业链运作。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不知道政府应该少做什么,我们是不能知道政府应该多做什么的!

可不是吗? 9月26日,马六甲州内米商投诉产业问题,换来的是州行政议员阿克马“I don’t care”的野蛮回应,而网上一片赞好。难道我们要政府多做这样的事吗?

又,10月5日起,东马两州的进口米设顶价每10公斤31令吉。更多顶价,只会更多短缺(或走私);同日,政府宣布,将指示政府部门的食品承包商转用进口米,目的是不与民争用本地米。到了今天,人人都在争米!

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孟子也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我们的传统智慧,放在今天乱七八糟的世界,是多么适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