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價卻會引發直接和間接的通脹問題。但如果政府不進行調整,卻可能需要承擔其他方面的負擔,例如提供糖廠額外的津貼以確保它們的運行。政府在權衡其中的利弊時將決定我們是否會面臨更高的糖價。
ADVERTISEMENT
今年的惡劣天氣對全球多地的農作物產生了負面影響。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由於大米產量受到影響,就於7月份採取了出口限制措施以穩定國內價格和應對通貨膨脹。全球大米價格指數在7月至9月期間因此上漲了9%。
與此同時,惡劣的天氣也影響了印度的甘蔗產量。出於相同的原因,印度政府在10月份開始實施了食糖出口限制,而最新消息指出這些限制將會在10月結束後繼續延長。作為主要原糖出口國,其供應的減少推高了國際糖價。以洲際市場上的糖價為例,從今年1月初至今已上漲了約55%,達到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在截稿時仍處於上漲趨勢之中。
大馬糖廠(MSM)和中央製糖廠(CSR)在6月份就已經指出,國際糖價的高漲極大地推升了它們的生產成本,因此呼籲政府重新審議國內食糖的價格上限機制。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副部長在9月份表示,這兩家國內主要糖廠的審議請求早在2021年就已提交,考慮到它們的生產幾乎完全依賴於進口原糖,今年國際糖價的急劇上漲以及印度的出口限制無疑將對它們的成本和生產能力造成巨大沖擊,政府將會針對此課題進行探討。
因此,我們需要謹慎地思考一個問題,即國內糖價是否會像大米一樣,在國際價格壓力下被迫進行調整呢?
糖與大米不同的是,儘管它們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提高糖價有著比成本上升更合理的理由:國民健康的考慮。
根據我國衛生部發布的《糖尿病2013-2019的追蹤報告》,我國有著極高比例的糖尿病患者。截至2019年,成年人中大約有18.3%面臨這一問題。一篇發表於2022年的學術文章《Prevalence of type-2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Malay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也指出,馬來西亞是西太平洋地區糖尿病比例最高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糖尿病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成年人的發病率在2025年甚至可能達到31.3%。
糖尿病還會增加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風險,給醫療系統和資源帶來巨大壓力。每年相關的醫療開支可高達6億美元。而政府的病例追蹤系統顯示約99%的患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過量攝入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在討論食糖價格上限時將受到更少道德上的責難。
因此,呼籲人民減少糖分攝入具有更強的正當性。政府最近提呈的2024年預算案就將含糖飲料稅提高至每公升50仙,冀望通過提高含糖飲料的價格來減少人們對這類產品的消費,從而間接實現減少糖分攝入的目標。
然而,提高糖的價格是否能有效地降低糖的消費量存在疑問。不同地區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們對價格敏感度各不相同。一項針對此問題的學術研究,即2021年本地的一篇論文《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the impact of taxing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Malaysia》探討了含糖飲料稅對馬來西亞市場的影響。該研究認為通過提高含糖飲料的價格可以有效減少人們對這類飲料的消費。
這為我國政府調整糖價政策提供了合理性。在綜合考慮了公眾健康和醫療資源的壓力之後,儘管提高糖的價格可能增加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但它將對社會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
然而,提高糖價除了直接導致通脹,也導致間接通脹。例如,當每公斤糖的價格上漲了10仙,那一杯咖啡的價格是否也會因此上漲10仙呢?不論一杯咖啡中實際使用的糖量是多少,咖啡店老闆都可能會表示由於糖價上漲,他們不得不上調價格。用戶即使要求無糖,價格也不會因此進行特別調整。這些情況將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通脹。
糖的供應減少、國際糖價上漲、我國高度依賴原糖進口、國民健康和醫療資源壓力都是國內糖價上漲的動力。然而,高糖價卻會引發直接和間接的通脹問題。但如果政府不進行調整,卻可能需要承擔其他方面的負擔,例如提供糖廠額外的津貼以確保它們的運行。政府在權衡其中的利弊時將決定我們是否會面臨更高的糖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