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周”活动中,在“非黑即白”的认知偏差下,孩子能分辨这活动到底是支持巴勒斯坦的战争正当性还是宣扬人道主义?
国与国之间的恩怨,其他国家的人民不容易了解。不管最后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我们都希望,不要战争,老百姓别受牵连,保住生命。
ADVERTISEMENT
我们活在一个安定的国家,对战争的理解,很多人只是知道其意思而不懂其感受。
你能想像吗?我们安安分分的过日子,突然间到处发生爆炸。房子垮了,至亲没了,基本的医疗与治安全都废了。有人满身是血,却只能坐在街角空等。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在断水没电的四面墙里,一方面担心不懂会从那里落下来的空袭,一方面害怕不懂会从哪钻出来的武装分子。理据已经没了约束力,武器才是硬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没几个人还能相信希望。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延续至今,死了很多很多人,以至于医院都要借用冰淇淋厂的冰淇淋车去暂时放置来不及下葬的尸体。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以外的人民来说,两国历史中的谁对谁错,或许只是茶余饭后的科普。而最实际的做法是,推动和平协议制止战争,以及帮助战争中的受害者。
教育部针对这次的以巴冲突来宣传反战是好事,但为什么要把活动命名为“巴勒斯坦团结周”?就如董教总的文告所说,这几十年来的波斯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教育部都未曾下令在校园内举办反战争活动。而这第一次的校园反战活动,就选了一个国家,这会让孩子产生宗教的关联。
这是一个糟糕的活动标题。网络里流传小学生扮成武装分子的照片,也有身穿宗教服装的人焚烧以色列国旗的视频。“巴勒斯坦团结周”,光从题目读起来,就已经像是鼓励全国的学生去支持巴勒斯坦。
支持巴勒斯坦确实没错,但以色列也有不赞成战争的人民,不愿意却也得承受同族激进派所犯下的罪孽,还有报应。不是每一个巴勒斯坦人都同意发动战争,也不是每一个以色列人都要血债血还。
要知道,很多人普遍上都带有一种“非黑即白”的认知偏差。这偏差,说的是人在分辨是非对错时,若认定一方是对的,就会连带的认定另一方是错的。
在“巴周”活动中,在“非黑即白”的认知偏差下,孩子能分辨这活动到底是支持巴勒斯坦的战争正当性还是宣扬人道主义?
而事实上,孩子需要知道以巴冲突的始末。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而教育出一群与世界脱节的孩子。这跟政治一样,我们要让孩子们懂得政治如何影响民生,而不是让他们个个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去远离所有关于政治的课题。老师的责任,是以中立的角度去解释。而校方呢,则是杜绝一切极端思想。
两国之间的恩怨,需要国际社会的制衡和化解。我们活在一个安定的马来西亚,对这两个遥远的国家的感受性以及同理心或许不会太大,但对人道的关怀必须很强烈。
所以,“巴勒斯坦团结周”建议改为“人道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灌输孩子们一视同仁的态度,国籍种族或宗教信仰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其次,所有生命都应该受保护。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