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最近因貸款利率高漲不下、經濟大環境不好,這兩週有科技公司,如:LinkedIn、 谷歌Google和臉書META集團等,連續進行一定規模的裁員,整體職場氛圍還是處於低氣壓。年頭,美國《紐約時報》還撰文寫道,矽谷快樂上班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我看來,這也不是事實。那天,我從中國出差回來,和同事約了在矽谷辦公室的食堂裡吃飯。同事看我走得特別著急,說這裡是美國,“Chill little bit”(放輕鬆)不要那麼慌張嘛。頓時讓我覺得,在美國上班,確實更加歡快、氛圍輕鬆些,較沒有亞洲各種必須“搶先”、“佔頭位”、“怕輸”的現象。
也因此,有的外國留學生,甚至是中國的同事,都想離開長期內卷內耗的高壓中國職場,轉到美國來上班並長期定居。要進入美國矽谷科技大廠工作,對於畢業新生來說就是學校名氣挺重要的。公司的招聘HR一般在打撈簡歷時,都會先撈取常春藤等名校,甚至進入校園提前招聘實習生,在人才畢業前就先鎖定他們,不讓肥水流入外人田。其他的方式,包括眾所周知的公開張貼廣告招聘,以及獎勵員工給公司內部推薦候選人。是的,在矽谷科技公司給公司推薦職缺候選人,若該名被推薦的人最終被錄取,推薦者將獲得一筆可觀的現金作為獎勵。
ADVERTISEMENT
除了這一些求職管道,究竟有沒有別的“後門”幫助人們有更高的機會進入科技大廠,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工作?其實,我覺得成功率最高的除了是“內推”,更重要的是要認識該招聘崗位的“招聘經理”(hiring manager) 。這個“後門”如果可以聯繫起來,那或許填補某職位的機會是比別人高的。
譬如,有的招聘人會在他的LinkedIn網頁張貼招聘信息,那你可以在LinkedIn上先給他發信息自我介紹、轉發簡歷,甚至要求來個“咖啡時光”(coffee chat)互相認識——他認識你的背景,你則認識一下該崗位的人才要求。為何這個“後門”很重要?因為最終聘請經理(hiring manager)就是他的部門/團隊在找人,而他如果認可你,甚至對你印象更深刻,就可以“保送”你的簡歷,避免你的簡歷被過濾簡歷的人事部(resume screening HR)刷掉。而如何定位到這位“hiring manager”?那大概靠你平時職場和行業的人脈關係了。因此,多參加行業活動認識不同公司的同行人士、在專才網絡上活躍認識同行厲害的人,都是關鍵的因素。
若無法定位到關鍵的“招聘經理”,認識“獵人頭”(headhunting recruiter)也可以幫你打開這扇“後門”。一般獵頭公司會有自己的人際網絡,而完成招聘他們才能獲得薪酬。因此,如果有認識的獵頭招聘,和他們交個朋友打好關係,並且推薦自己,告訴他關於你想要找的崗位,他們會想辦法幫你找到一個合適的職缺,把你推進去、給你提示面試的流程,那你的機會也會比別人高。
保持活躍和別人建立關係
在職場的打工人,若要長期保持競爭力,除了定期產出有亮點的項目和工作成果,最重要的還是在業界和同行間保持活躍和別人建立關係。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脈會為你種下一顆怎麼樣的種子。TikTok的CEO周受資,當年勇闖中國VC投資圈,2013年代表DTS公司獨家投資了字節集團的“今日頭條”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因此和字節集團創辦人張一鳴結下了緣,進而加入字節帶領TikTok在西方世界為集團吐氣揚眉。如今周受資在矽谷已經是名聲響噹噹的科技行業CEO,和其他大公司的CEO齊名,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這一些關係在職場上是合情合理而且合規的,只是並不是常人可以容易操作。所謂的“後門”也意味著,這是一個較獨特的方法、需要心思和時間經營,之中也有際遇和運氣。當前面太擁擠時,職場這扇正規的後門,大家可以時時經營——成,它就是得到一份工作;不成,那也算結交了一位朋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