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1日综合电)美国纽约州康乃尔大学一名华裔大学生扬言持鎗到学校杀光所有犹太人,周二(10月31日)被警方逮捕,并依联邦刑事罪名起诉。
综合美联社及学生报刊《康乃尔每日太阳报》报导,该校网路讨论区10月29日出现多条威胁讯息,包括扬言在104西区t大楼枪杀犹太学生,以及教唆伤害犹太人的讯息。
ADVERTISEMENT
康乃尔大学警察局及其他公开资讯显示,该大楼内设有犹太教食堂,提供符合犹太教教规的食物,而且就在大学犹太中心旁,该中心为学生宿舍。
报导指出,嫌犯是来自纽约匹茨福德的21岁华裔大三学生21岁华裔大三学生派德力.他在一则威胁讯息中提到,将刺伤及杀害在校园内见到的犹太学生;在另一则贴文中,他扬言持攻击步枪到校,杀光所有犹太人。
康乃尔大学约有3000名犹太大学生和500名犹太研究生,约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2%。
纽约州州长霍楚尔周一到康乃尔大学慰问在以巴冲突发生后,便不断收到死亡威胁的犹太学生,周二她在声明中强调,绝不容忍任何反犹太主义、伊斯兰恐惧症以及任何形式的仇恨行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自1940年第一批囚犯到达开始,至1945年集中营解放结束,期间被杀害的遇难者达110万人,其中90%是犹太人。但它最初的目的并非屠杀犹太人。
读罢此书的时候正值俄乌战争一周年的日子(编按:此稿刊登时已届满两年,战争仍未结束)。过去,关于战争和由此引发的国际冲突层出不穷,也再次使“战争”这个话题为今人所议论。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的作者劳伦斯·里斯(Lawrence Rees)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围绕纳粹题材进行文字和电视节目创作多年。作者创作本书的初心是在这些年的积累之上,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这深重的罪行作透彻的诠释。而这个场所就是奥斯维辛。
在纳粹德国,实行种族灭绝的集中营有25个(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而奥斯维辛是最复杂的一个,它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纳粹的“最终解决”有关。它的结构与设施一直在变,而这些变化又常常与德国在各个战场上的战况密切相关 。也因此,奥斯维辛通过其毁灭性的动态发展,成为了纳粹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有形体现。
自1940年第一批囚犯到达开始,至1945年集中营解放结束,期间被杀害的遇难者达110万人,其中90%是犹太人。但它最初的目的并非屠杀犹太人。
“按照最初的设想,奥斯维辛只是在犯人被送往其他集中营之前暂时关押的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斯维辛的功能明显发生了变化,这里将成为有进无出的人间炼狱。”
奥斯维辛是纳粹极权统治下“累积式激进”(cumulative radicalization)的一个缩影。纳粹最初的设想是将犹太人驱逐,纳粹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甚至认为“从肉体上消灭整个民族的做法,那从根本上很不德国,也不可能实现。”但是,纳粹后来面临的许多具体问题,如住房短缺、粮食短缺,使他们在制定政策时越发极端,最终酿成这般罪行。
奥斯维辛和纳粹的“最终解决”也向我们证实了一个事实:人的处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托伊·布拉特曾被纳粹强迫在索比堡灭绝营工作,随后又逃了出来。他说:“ 人们问我,“你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你在大街上遇见一个和善的人,他给你指路,态度亲切。可是在另一种环境下,同一个人可能变成最可怕的虐待狂。没人了解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处境下变成好人或坏人。有的时候,碰上对我特别和善的人,我忍不住想:要是把他放在索比堡,它会变成什么样呢?”
尽管如此,曾在奥斯维辛工作而又活到战后的党卫队成员约有85%没有遭到任何处罚,而解放后的犹太人却面临着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灾厄。正如作者所说:人类从内心深处需要这个世界有公道存在,需要无辜的人最终得到补偿,有罪的人最终收到惩罚。但奥斯维辛的历史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慰藉。
在这全球各国右翼民粹主义抬头的当口,我们仍需保持警戒,使警钟长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