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7:30am 01/11/2023

新教育

哲学

萧婉思

《苏菲的世界》

翻转哲学教室

哲学推广

哲学普及

哲学思辨

哲学无用论

蕭婉思博士/打破哲學無用論 把哲學帶出象牙塔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志汉、受访者提供照片

哲學常被視為無用之學,當劍橋大學畢業生蕭婉思要向本地青少年推廣哲學教育,很多家長要不覺得哲學沒有用,不然就是問:“讀哲學將來能找到工作嗎?”

但哲學真的是無用之學嗎?如果要研讀哲學史和哲學理論,對大眾而言也許真的太艱澀了,但蕭婉思要推廣的哲學教育,並不是要將每個人訓練成哲學家,而是要引導學員懂得哲學思考。這種哲學思考的能力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各個層面,所以哲學不總是高深莫測的無用之學。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黃志漢、受訪者提供照片

蕭婉思的哲學啟蒙發生在高中。那時她就讀吉隆坡循人中學,有一天華文老師介紹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書的內容緊貼西方哲學史的脈絡前進,她讀完後開始對哲學有興趣,也很羨慕挪威的學生在中學就已經接觸哲學這麼有趣的學問,反觀本地還是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

雖然她對《蘇菲的世界》深深著迷,但當時她對哲學的瞭解還是很淺薄。後來她去臺灣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修讀人類學,跟哲學不算走得很近。直到後來有一天,當她還在思索自己未來去向的時候,剛好看了香港節目《哲學有偈傾》,她心中的哲學火苗重新被點燃。

《蘇菲的世界》是蕭婉思對哲學感興趣的開始。

她很好奇哲學教育這些年來在國內外發展成怎樣,結果發現我國仍然非常欠缺哲學教育。幸好現今網絡資源很豐富,她通過網課還有閱讀,慢慢補強哲學知識及素養。當了解得越多,她越發覺得哲學不應該只是象牙塔裡面的學問,哲學應該普及至每個人,於是她創辦“翻轉哲學教室”,開始了推廣哲學的工作。

蕭婉思認為,哲學應該普及至每個人,於是她創辦“翻轉哲學教室”,開始了推廣哲學的工作。

從哲學培養思辨能力

之所以取名“翻轉哲學教室”,是因為她不想一味講解哲學史和哲學理論。她認為,如果純講理論,普羅大眾可能覺得不接地氣,尤其兒童不容易理解形而上或抽象的概念,如果跟他們講黑格爾和康德,恐怕他們聽不進去。

“我希望學員透過哲學思辨和討論的方式,或所謂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提升大家思考的能力包括論辯能力。”她說:“比如今天如果談廢死(廢除死刑),你如果支持的話,你要說你為什麼支持廢死。我們不是要論你對或錯,但至少你要給一個有邏輯的說法。”

她最初在本地一所私立大專開哲學課,之後也有辦過好幾次網課和線下課程,面向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各種不同群體。不管對象是什麼群體,通常她會從“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話題入門,然後視對象決定要討論的議題和深度,比如過去她談過的議題包括動物權利、民主自由和愛情哲學,她會適時帶入相關的哲學理論,比如某某哲學家對民主有怎樣的看法。

以動物權利這個議題為例,她首先可能會問學員,動物跟人類是否平等?接著,她會問動物的權利到底是人類賦予或是與生俱來?為什麼不同的動物會受到人類的差別待遇?她希望透過討論的方式,培養學員成為懂得批判思考的公民。

批判思考這種能力,不是說我們上過學就自然而然會有的。她說,有些人討論事情永遠講不到重點,因為他們不懂問題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或他們根本沒有聆聽的耐心。而哲學教育要訓練的不只是思辨能力,還包括聆聽、提問、表達等其他能力。有時候只要會問問題,其實就是在哲學思考。

蕭婉思給小孩的考古課,介紹考古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範圍。(受訪者提供照片)

不同思想逬出的火花,是哲學思辨的真諦

法國長久以來都很重視哲學教育,法國高中的畢業會考甚至有4小時的哲學考試,而其他歐洲國家也很重視哲學,即使沒有把哲學列為必修,也都會通過其他形式推廣哲學教育。

比較靠近我們的香港和臺灣,近年也有一些組織致力於推廣哲學,包括希望將哲學普及到學校。相形之下,目前她多數時候都是孤軍作戰,她明白一個人能夠做的事情其實很有限,如果要進入學校推廣哲學更是困難。

幸好,我們的社會還是有對哲學感興趣的人,比如由吉隆坡季風帶主辦的西洋哲學課程,她的學員有醫學系學生、家庭主婦、IT從業員、媒體工作者等不同背景的人。這些學員的人生經驗未必比她少,他們有時提出的想法是她從來沒有想過的,她喜聞樂見這種不同思想逬出的火花,因為這才是哲學思辨的真諦。

兜兜轉轉,再次與哲學重新連上線

以前當她就讀臺大,哲學系的系所在人類學系的對面,人類學才是她真正的大學專業。當時繫上有個老師正在研究臺灣一個遺址,她幫忙老師清理人骨,從那時起就對人骨非常有興趣,嚮往要走考古這條路。

本科畢業後,她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生物人類學。生物人類學又稱體質人類學,主要從生物演化角度,研究人類體質差異等等。她的博士論文是研究氣候和環境對古代人骨的影響,人骨樣本主要來自中國東北還有香港。

蕭婉思就讀臺大時對人骨產生興趣,之後去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生物人類學,博士論文是研究氣候和環境對古代人骨的影響。(受訪者提供照片)

對於考古研究,很多人想像的畫面是考古學家忍受日曬雨淋,拿著小鏟子在遺址小心翼翼地挖掘。然而,考古的分工實際上相當精細,不是所有研究員都會去現場從事田野考古,像她就主要還是待在實驗室裡面,研究別人帶回來的樣本,甚少會親自去遺址勘探和挖掘。

博士班畢業以後,她得到臺灣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資金,回去臺灣從事博士後研究,以及在母校臺大的人類學系兼課。可是做了一段時間,她覺得找不到人生意義,因為在學術領域,發表論文關乎教師的升等和前途,大家都在追求發表論文,但她自覺沒辦法逼自己為了發表而發表,所以那段時期她工作得不是很開心,覺得人類學的學術路應該走不下去了,於是決定在2017年合約結束後回馬來西亞嘗試其他事情。

回到馬來西亞後,她想要從事非政府組織的工作,曾經跟隨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去尼泊爾當志工幾個月,幫忙編排英文教材和走訪社會底層的社區。不過後來她發現,要進入非政府組織其實不容易,她發出的求職信都沒有迴音。也就是大概那個時候,她跟哲學重新連上了線,想轉換跑道推廣哲學教育。

蕭婉思(左)曾參與遺址的挖掘工作。

將過去所學的人類學知識融入到哲學課

儘管她當年決定不再研究人類學,可是人類學畢竟是她的大學專業,完全放下實屬可惜,所以她曾經跟吉隆坡的社區圖書館合作開辦給小孩子的考古課程。

那次的考古課程,許多小孩都是為了恐龍而來。她說,這是社會大眾普遍都有的誤解,以為考古學家盡是尋找恐龍化石,但其實恐龍跟古生物學比較相關,如果為了研究恐龍而去讀考古學就走錯地方了。

在她的哲學課,她也有嘗試融入一些人類學的知識。比方說,當談到死亡議題,她會談到人類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重視喪葬習俗,可能還會追溯至古人類。她說,人類學的訓練使她的視野尤其是看“人”的這部分變得更寬闊,所以即使現在教的是哲學,從前受的人類學訓練還是有用處。

社會不會一下翻轉,但會慢慢改變

無論哲學或人類學,當她想要向兒童和青少年推廣的時候,很多家長首要考慮“學這個將來能不能找到工作”。但她本意不是要訓練哲學家或人類學家,她只是希望將這些被視為艱深難懂的學問,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普及到社會大眾。

比起上一代的父母,她說,現在年輕父母的心態會更開放一些,不排斥孩子學習哲學和人類學。儘管如此,她明白憑一小撮人的努力不可能一下子把社會翻轉,但她樂觀認為,“這個影響可以慢慢累積,一直滾動下去。”

蕭婉思明白憑一小撮人的努力不可能一下子把社會翻轉,但她樂觀認為,“這個影響可以慢慢累積,一直滾動下去。”
推薦書籍:
《蘇菲的世界》
《哲學,可以吃嗎?》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從驚奇開始:青少年哲學第一課》
《哲學的40堂公開課》與《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
《好的哲學會咬人》
《向下紮根!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系列》
《向下紮根!法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更多【】文章:
人類學研究員吳佳翰/走訪沙巴原鄉 窺探族群共融
人工智能 帶來的是幸福還是災難?
香港導演簡君晉/開不了機的那10年 從未停止創作
中學老師斜槓兒童繪本作家
Colllab社計手 匯聚建築師和大學生推動社區建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