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02/11/2023

焦点

社交媒体

以巴冲突

资讯疲劳

回避新闻

资讯焦虑

新闻疲劳

数据新闻

Data Journalism

图懂天下

【回避新闻/01】读者厌倦八卦新闻?数据新闻拯救资讯疲劳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谭湘璇、蔡伟传、李佳憓

如果,让你从游戏下手,你会否较愿意了解全国大选?
如果,把复杂的财政预算案变成浅显易懂的图表,你会否愿意多看几眼?
如果,世界那么乱,还是有人努力解决问题,你会否愿意花点时间了解来龙去脉?

ADVERTISEMENT

在资讯爆棚的时代,很多人都说再也不看新闻了。你在会一看到新闻就想刷走吗?还是一听到新闻播报就转台?近年来,世界各地都面临(News Avoidance)现象,新闻媒体的流量、报份、收听、收视率越来越低,阅听众都去哪里了?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谭湘璇、蔡伟传、李佳憓

“小明2004年1月1日出生,请问今年(2022年)举行大选,他有资格投票吗?”这是2022年第十五届全国大选期间,星洲日报网络新闻组推出的线上互动游戏“大选考题”的其中一道题目。

该组数字内容编辑主任郭淑卿说,大选期间开设互动专页是为吸引熟悉网络世界的年轻读者,希望年轻选民透过互动游戏获取相关资讯。游戏于11月11日上线,共吸引2万5360人次点阅参与挑战。

星洲网互动区有不少“互动新闻”(Interactive News),刚过去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该组便推出“财案重点简单看,有无受惠一眼就明”。郭淑卿说,“我们从网站留言了解到,现在读者想要得到的是,问题要怎么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因此星洲日报网络新闻组不时重点整理繁杂的新闻事件,制作“懒人包”,让读者更直接得到所需资讯。

郭淑卿:从网站留言了解到现在读者想要得到的是,问题要怎么解决?为什么会这样?

同样是2024年财政预算案,独立媒体《》则透过)分析和呈现,制作了“总值近4000亿令吉!看懂2024年财案数字背后”。创办人陈成辉说,一般新闻的重点资讯落在服务税、鸡蛋和肉鸡顶价,但数据新闻强调从一大串复杂的数据中找新闻资讯。他分析预算案中行政开销与发展开销的比例,并比较过去10年的变化。“最后发现到,发展开销虽然还是不比行政开销来得高,可是比例其实有在上升。”透过图表,行政开销与发展开销的比例一目了然,还能呈现分别用于什么用途,什么部门获得较多拨款,国家收入来源等。

从繁杂的财政预算案,透过数据爬梳和视觉化,可以整理出发展行政开销分别用在什么部门,比例多寡,一目了然。(受访者提供)

陈成辉观察到很多新闻媒体社媒平台的留言,“所以?”“然后呢?”,都显示越来越多读者对八卦类新闻感到厌倦。读者看得出这是追求流量的手段,但也很想知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或环境课题。“数据不会说谎,所以通过数据新闻,加上把数据视觉化,就能比较深入浅出地让读者了解关心的课题。”

2017年,《图懂天下》原只是在脸书上以资讯图表呈现新闻的专页,今年2月转型为数据新闻平台。目前的读者群介于25至39岁,偶尔也吸引00后读者。陈成辉坦言虽然粉丝数不算高,但目前已吸引到一小群忠实读者。

爬梳数据、撰文、设计图表与网站,到经营社交媒体,陈成辉全权包办。(受访者提供)

简洁易懂却非简化,解析式新闻更受欢迎

不看新闻就是回避新闻吗?本地传播学者黄国富解释,“你未必觉得它(新闻)不重要,只是因为它很密集。”

6月份英国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学研究中心(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公布《2023全球数位新闻报告》,针对全球46个国家区域的市场调查显示,尽管人们面对政治经济威胁,但只有不到一半(48%)的受试者表示对新闻感兴趣,低于2017年的63%。“回避新闻”的现象又再加剧。

黄国富:新闻工作者应掌握转译,即找到让读者接近、易懂,但又不是简化的方式来报导复杂的问题。

报告披露,只有22%的受试者更愿意从新闻网站或应用程式读取新闻,比起2018年减少了10%。全球各地的年轻群体与新闻媒体的网站或应用程式连结更弱了,他们更愿意从“旁门途径”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或移动聚合器(mobile aggregators,如谷歌新闻)等来取得新闻。

脸书依然是最广为使用的社交媒体,而抖音(TikTok)在18到24岁之间的使用率达到44%,且在亚太区、非洲和拉丁美洲区快速成长。其中,在最常使用TikTok取得新闻的市场中,马来西亚排行第四。单就马来西亚,脸书和WhatsApp仍是使用者的社交媒体,但作为接收新闻用途微幅下降,以抖音接收新闻的使用者占24%,显著上升了9%。

社交媒体逐渐成为许多人接收资讯的来源。(法新社)

社交媒体逐渐成为许多人接收资讯的来源,尤其短影音非常强调情绪价值,以在最短时间抓住人的注意力。社媒上娱乐、资讯与新闻交错,滑动还是停驻,都非常依赖当下的情绪反应,有时是无意识,有时是有意识的。

社媒机制、情绪价值和个人意识都会影响资讯取舍。在这样的背景下,疫情、战争、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新闻都让读者容易感到焦虑、不安。当生活已经充斥许多琐碎事务,还被大量负面轰炸,容易让人想要“回避新闻”。

以最近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为例,复杂的历史脉络让人一时难以消化。黄国富相信,若有解析式新闻或有脉络地探讨事件,读者还是愿意理解的。但新闻媒体密集报道战事,炸了医院、死了多少人,反而会让读者想要逃离。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近来占据世界各媒体大量篇幅,成为全球焦点新闻。(法新社)

黄国富引用上述报告点出,一般人比较想看到正面积极,有解决方案和结果的新闻,而不是很无解、让人无所适从的。“这个跟现在一般人的社会心理状态,焦虑、不安、不确定感有很直接的关系。”

“你(新闻媒体)不是不要报道战争、政治或环境,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但你怎么样让它不是以‘疲劳轰炸’的方式出现,不让大家想要逃离。”黄国富提醒,新闻工作者应掌握转译,即找到让读者接近、易懂,但又不是简化的方式来报道复杂的问题。

他强调,转译是要让议题变得清晰,不是简化得让既得利益者觉得事不关己,“而是我知道这个世界就不是那么完美,它有这些问题,那我可以怎么做?”

传播学界非常关注“回避新闻”的现象,因为那会连带减少民众的社会参与,继而影响社会民主进程。“你要掌握社会的一些资讯,才有办法判断、参与社会民主。”至于如何平衡拿捏,黄国富认为责任不完全在读者或媒体一方,彼此都应设法找到适合的方式。

延伸阅读:
【回避新闻/02】读者不满足仅知道问题 “解困新闻学”提供报道+解决方案
【回避新闻/03】自我筛选、定时浏览、自我掌握 解困资讯焦虑
相关稿件:
【美国科技前瞻/01】学会拒绝人类 AI机器人更自主更智能
【难民教育/01】知识能改变困境 难民自强不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