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02/11/2023

焦点

社交媒体

以巴冲突

资讯疲劳

回避新闻

资讯焦虑

新闻疲劳

数据新闻

Data Journalism

图懂天下

【迴避新聞/02】讀者不滿足僅知道問題 “解困新聞學”提供報道+解決方案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谭湘璇、蔡伟传、李佳憓
(法新社)

新聞充斥負面、沉重的消息,美國新聞界其實很早發展出“解困新聞學”(Solution Journalism),德國則發展出“建構新聞學”(Constructive Journalism),兩者皆以解決方案作為報道導向,讓閱聽眾看到的不再僅僅是問題。

報道:本刊 白慧琪
攝影:本報 譚湘璇、蔡偉傳、李佳憓

ADVERTISEMENT

新聞充斥負面、沉重的消息,美國新聞界其實很早發展出“解困新聞學”(Solution Journalism),德國則發展出“建構新聞學”(Constructive Journalism),兩者皆以解決方案作為報道導向,讓閱聽眾看到的不再僅僅是問題。

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新聞導師卡薇塔(Kavita Chandran)指出,解困新聞學更強調故事的另一半“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才能讓閱聽眾看到希望,而非越來越無助。她以美國《紐約時報》專欄“Fixes”為例,裡面不僅討論各種社會議題,更聚焦問題如何解決。

解困式新聞與一般好人好事的新聞特寫不同,它並不為宣傳任何人或僅僅帶來正面觀感。卡薇塔強調,它以解方為引子,內容依舊要呈現問題為何重要,與讀者有什麼切身關係,並且告知現有的解決方式有什麼侷限。

解困式新聞的4大要素
Response
(應對)
誰用什麼方法應對了某個社會問題,是否奏效?
Insight
(洞見)
從以上嘗試得到什麼經驗或教訓?
Effectiveness/Evidence
(成效/證據)
以數據或實質證明方法的效果。
Limitation
(限制)
沒有應對方案是完美無瑕的,同一個解方未必能直接複製到其他群體,侷限是什麼?

卡薇塔從事新聞業近30年,間中曾離開前線去學瑜伽,辦瑜伽雜誌。她坦言2015年離開路透社時也厭倦處理與閱讀問題導向的新聞。日復一日,工作內容都是問題、問題、問題!“解困新聞學對我這個新聞人而言,把我比較喜歡的那個新聞室外的‘我’帶回來了。”

這話說得有點拗口,然而卡薇塔解釋,作為記者,她也希望人生是正面積極的。解困新聞學讓她看到很多不斷重複的議題、事務,有人正在努力解決,讓人感受到希望。這也讓她願意繼續待在新聞業,教導她喜歡的新聞學。

卡薇塔:解困新聞學更強調故事的另一半“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才能讓閱聽眾看到希望。

新聞重點要“動”起來

“迴避新聞”的現象由來已久,而世界各地的新聞界也發展出數據新聞、互動新聞、解困新聞等報道方式來應對,多少希望以高品質的內容召喚回迴避新聞者。在馬來西亞,尤其是華語新聞媒體,在這方面的發展尚未成熟。

星洲日報網絡新聞組數字內容編輯主任郭淑卿坦言,發展數據、互動新聞最困難的是人力和技術。她解釋,年輕一輩記者可能在校園就學過數據新聞,但資深記者就得重新培訓。目前,團隊主要靠自己研究,使用一些網絡工具來製作動態界面、圖表,讓複雜的數據、資訊容易消化。

郭淑卿說,製作數據、互動新聞除了要掌握採訪技巧、瞭解時事,還要思考從什麼角度呈現新聞議題。“是要從故事切入?還是由遊戲?最終怎麼呈現和達到傳播的目的。”傳統媒體轉型,記者的頭腦也要跟著轉,不只是在文字努力,還要讓新聞重點“動”起來。

星洲日報網絡新聞組開始製作數據新聞,分析繁雜的數據,並製作深入淺出的圖表方便讀者消化。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時間,需要充足的時間討論、策劃,思考範圍、內容和呈現方式。”她認為,現下讀者接觸很多資訊,如果呈現出來的設計、內容一般,未必能吸引到讀者。

須瞭解受眾需求,再量身定做內容

獨立數據新聞平臺《圖懂天下》創辦人陳成輝曾在網絡新聞媒體工作,多以流量為目標,搶先、搶快、博眼球,把瘋傳的網絡內容整理成新聞再發布。他引用電影《毒舌大狀》主角的臺詞“everything is wrong!”。在他看來,這些內容不是不能寫,而是寫來有什麼意思?有沒有反映到讀者的需求,和他們關心的課題?

後來他成功錄取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創業新聞(entrepreneur journalism)短期課程,學習如何經營新聞自媒體。學成之後,運用在《圖懂天下》他感覺更有方向,“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受眾是誰,瞭解他們的需求、顧慮、擔憂是什麼,從而製作一些量身定做的內容。”

獨立媒體《圖懂天下》創辦人陳成輝觀察到越來越多讀者對八卦類新聞感到厭倦。

然而,目前《圖懂天下》的各個職位都由他一人全權包辦,從爬梳數據、撰文、設計圖表與網站,到經營社交媒體,一肩扛起。每個新聞內容,平均花上約4到5天製作。

“最主要的挑戰是資金與人手。”資金有限,尚未能聘用記者,陳成輝目前公開招募新聞志工,希望經常閱讀新聞的人願意抽出時間協助產製新聞,參與者則從中學到數據素養(data literacy)等方面的知識。

另外,《圖懂天下》還只是一個小眾媒體,主要新聞來源都是來自統計局、民調機構等公開的數據庫。他坦言,要請專家受訪或取得特定數據目前尚有點難,“但我相信這只是時間問題。”

大選成績出爐,透過視覺化呈現,可以看出兩屆大選的選票流向,以及議席分佈。(受訪者提供)

改變思維,就能改變新聞呈現方式

湯森路透基金會新聞導師卡薇塔則直言,解困新聞學的發展目前遇到最大的限制是,很多新聞室的資深編輯、主管並不瞭解解困新聞學。當記者受訓完很興奮地報題,但坐在辦公室裡的人並不瞭解解困新聞學,不覺得某些議題需要這麼報道。“所以我想我們必須讓新聞室的主管來上課、學習。”

卡薇塔在湯森路透基金會教授不少人文議題的新聞採寫,例如氣候變遷、人口販賣等。她都會額外教導解困新聞學,因為在這種複雜議題特別適用,畢竟解困新聞學從解方出發讓讀者瞭解問題,而不是一再重複問題卻沒有答案。

“我想,應該讓記者和編輯一起來受訓。”卡薇塔說,“只要新聞室裡有一個編輯瞭解解困新聞學,我們就能開始改變新聞的呈現方式。”

延伸閱讀:
【迴避新聞/01】讀者厭倦八卦新聞?數據新聞拯救資訊疲勞
【迴避新聞/03】自我篩選、定時瀏覽、自我掌握 解困資訊焦慮
相關稿件:
【#MeToo司法現況/01】20年落實一法 《反性騷擾法令》推動何太難?
【競選團隊/01】候選人背後的造浪者,是造王者嗎?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