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其主辦“巴勒斯坦團結周”來聲援巴勒斯坦人民,為何不藉著如今以巴衝突之際,通過正確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一輩包括學子們去了解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戰爭?
ADVERTISEMENT
教育部宣佈將從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教育部屬下的全國教育機構包括學校、技職學校、預科學院及師範學院舉辦“巴勒斯坦團結周”,目的是回應大馬政府繼續共同捍衛巴勒斯坦人民權利和自由立場。只是,從不同的新聞管道看到學生手持假槍模仿角色畫面,這不禁叫人尤其是為人父母的更為擔心求學的孩子是否會因此被暴力文化影響。
站在人道立場上,政府以捐款或向國民募款來挺巴勒斯坦難民是可接受的,但對象必須是飽受戰火蹂躪的難民,而不是武裝組織。而同樣的,我們可以甚至必須大力譴責以色列軍隊對難民的殺害或屠殺,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須明白,以色列平民也是無辜,尤其是被綁為人質的。所以在傳達以巴衝突課題時,若一開始就有自身立場,其實很容易陷入當局者迷的情況,畢竟兩國的衝突歷史可追溯至千年以上。
對於生活在千里之外的馬來西亞的我們是何等幸福,因為絕大部分國民都沒有經歷過戰爭洗禮。如果要扯上最靠近的戰爭,恐怕也是父母親或祖父母輩在二戰期間的時刻,當然也包括馬共時期,也因此可以這麼說,大部分國民對戰爭的理解恐怕就是新聞畫面、電影情節或者是手機遊戲等。
10年前也就是2013年,當時沙巴州發生一起嚴重事故,那就是著名的拿篤衝突事件,2月蘇祿軍武裝組織入侵我國拿篤沙哈巴墾殖區附近海域,並在3月1日與我們英勇軍警發生槍戰,這場衝突於4月10日宣告結束,儘管有68名武裝組織成員被我國軍警擊斃,但也造成10名軍警人員殉職,其中有多名是資深政治部精英。
記得當這起衝突爆發後,社交媒體上一度掀起即將我國即將面對戰爭的傳言,伴隨著數名警察殉職後,更加速這起傳言的渲染度,這或許也是曾經歷那段時間的我們最接近戰爭的一次;當然隨著我國軍警英勇以鮮血捍衛國土後,也讓這傳言不攻自破。
其實政府與其主辦“巴勒斯坦團結周”來聲援巴勒斯坦人民,為何不藉著如今以巴衝突之際,通過正確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一輩包括學子們去了解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戰爭?以及戰爭是有多殘酷等?並且在傳達戰爭的禍害時,也讓國民學習及珍惜我國得來不易的和平,從而建立起愛國情操,這豈不是更好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