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5日讯)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署理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指出,教育部所倡议的“巴勒斯坦团结周”既然引来各方的反对声浪,当局理应与反对者交流,确保学校不乖离原来的教学宗旨。
他表示,作为雪兰莪州八打灵公教中学及敦陈修信华小的董事长,他明白学校要配合教育部的指南,透过所举办的活动向学生传递国家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吸收知识、掌握常识,了解国内外的情况。
ADVERTISEMENT
林福山昨晚在新山林氏宗亲会庆祝成立46周年暨青年团及妇女组第23周年纪念联欢晚宴上致词时,表达上述看法。
“父母都清楚知道,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未成熟,严格说,他们尚入世未深,一旦被灌输错误信息,如以暴制暴、崇尚暴力解决冲突,那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都将永无宁日。”
他强调,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最主要的工作是灌输知识给孩子,还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教导孩子学习人性中的美德。
“孩子的三观塑造有赖于家庭的父母,但影响他们最深的往往是学校的老师。”
他说,自事件爆发以来,许多家长、各阶层人士、部长、首相和柔佛王储都加入批评行列,认为一些学校用错误方式传播信息,有者则完全不认同“巴周”活动。
林福山促请教育部正视各界提出反对的声音,与相关人士对话、交流,确保教学不乖离宗旨之外,也应多重视学生的价值教育及品格培训,让未来的国家栋樑能在国家宏远的目标上献上他们正面的奉献。
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总会长拿督林钦荣及新山林氏宗亲会会长林福才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真正让人气愤的是,教育部为何是在小事上表现积极,反倒是在教育改革等更迫切需要去做的事不但拖泥带水,也欠缺敏感呢?
马来西亚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自然爱它(当然我更爱我的家乡砂拉越),可是当教育部突然一纸通令,告诉我们爱国是需要通过一枚5公分长,2.5公分宽的“辉煌条纹”扣章来表现,我和许多人一样,不但懵了,也心生疑窦。
从前,没有被指示佩戴扣章的我们,是不爱国,还是爱得不够深、不够透彻?此时我想起,自入学起,印在课业练习本背页的“国家原则”—信奉上苍、忠于君国、维护宪法、遵从法治、培养德行,我以为我们都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也只要在生活中贯彻这5项原则就是爱国的最基本体现,但当突然冒出了这枚宣扬爱国的扣章,我不得不套一句网络流行语—原来是我肤浅了。
爱,原来不但需要说出口,还得透过挂在胸前的一枚小小扣章,这才叫着爱国啊!爱国是高尚的情操,是神圣不可侵犯,是不能被亵渎,所有与爱国有关的一切,理当是谨而慎之。但这枚本来是要体现新生代人人都爱国的扣章,却像是神秘似的被藏着掖着。从2月14日内阁通过,到3月26日对外公布,再到4月21日即将落实,间中仿佛只有供应商是生意触觉最敏锐的,消息一公布,社交媒体已经是涌现大量招生意的帖文。而原本消息应当是最灵通的媒体,这回反而被教育部滴水不漏的保密措施给“摆了一道”了。
如果说,家长和学生是被这突兀的宣布而措手不及也骂声四起,商家们则是虽然满怀错愕中却依然感激涕零,谢谢教育部在经商环境既低迷又竞争激烈的当儿,为他们注入一股经济的活水。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教育部说明,不但是中小学,和政府有关的院校,学生一律都得佩戴这枚“爱国”扣章。扣章上印的是马来西亚国旗,基本上只要是马来西亚人,没有人会不认识它吧?那么,一枚扣章是要如何激起新生代去思考何谓爱国呢?教育部没有确切说明,我只能随意揣测,也许是这份爱太深沉,深沉得需要借助映入彼此眼帘的一枚扣章去激发大家去思考,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为国家做了些什么?
这政策将在4月21日全面落实,既不是新学年开课,又不是什么有特殊含义的日子,为何不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和说明,也无法等到明年1月才正式落实。从2月14日的内阁通过,到未满2个月的落实日,我们不禁要问,有必要这么仓促落实吗?
教育部看来也不明白,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免费提供多少枚、也不是从校服到运动服再到制服都得佩戴,也不是低年级班的学生佩戴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真正让人气愤的是,教育部为何是在小事上表现积极,反倒是在教育改革等更迫切需要去做的事不但拖泥带水,也欠缺敏感呢?
有道是“免费的东西其实是最贵的”,表面上每个学生都会获得2枚免费的扣章,绝没有需要家长买单,增加经济负担这回事。但别忘了,这仔细计算下来,放眼全国各地需要发出多少枚免费的扣章?至少以数百万枚计算的扣章总结下来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是教育部买单吗?不,这笔不菲的费用是靠全体纳税人来承担!
比扣章更重要,也更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有太多。如果说学生需要被教育爱国,那么有一些心态上需要重新被教育的老师更需要被关注,别告诉我脱口而出叫学生回中国去的老师只是个案、副校长被控非礼小学生也只是个人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老师在品德上有问题,如果纵容这类人继续在杏坛立足,我们能不为下一代的心理素质而忧心吗?
要真正认识马来西亚,热爱我们的国土,就从还原历史做起吧。我说的马来西亚是必须真正涵盖东马,打开历史课本,关于东马的历史太少,在长期资料不全的教育洗脑之下,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东马是组成马来西亚的重要一部分,更不知道1963年建国契约的重要性。当一些西马人语带埋怨为何只能入境砂沙30天却不知这就是东马享有的移民自主权。这些基本知识的匮乏更迫切需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大马人所了解,难道这些还不比一枚扣章来得重要吗?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