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照片中的人们,有着最接近人间烟火的样貌。市井小民隐藏在日常的细微情绪,都被锁在摄影师陈子韩的镜头下。
为什么总爱拍摄街边的人呢?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人在放空或一个转身时,那瞬间的情绪既不是喜悦也不是愤怒,我想拍下这种难以言喻的表情。”
10年前,陈子韩在“知食份子”林金城的引荐下,开始了在本刊的摄影专栏,亦开启了与拍照的不解之缘。他之所以选择人作为拍摄主角,离不开多年前到台湾公干时偶然读到的文章。
“世上大多数人记载的都是平凡人的英雄事迹,要不然就是悲剧,很少人注意到中产阶级的日常。而那名作者就写说,如果时间能倒流,他想为普通人写专栏。”文字出自何人手中,他已无从忆起,但这样的想法却深刻心中,“我想说不如就试试看,所以就拍了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
而举办《我经过的那些人》摄影巡回展的今年,也正好是他开始摄影的第10个年头。
挑战自我担纲策展人
首个作品展出地,陈子韩选择了吉胆岛。有别于一般拥有主题的摄影展,踏入岛上的民众会堂,多达400幅A3大小的照片全数挂在渔网上。
渔网,成了那引导民众观展的“引路人”。
他不担心大量的照片让看展的人难以消化,反倒认为这样更能让大众对其作品和选择感同身受。
“大家未必能看完400张照片,但观众这样子走过,便宛如我走进街头般。只要他记得其中一张,就好像感受到,这张照片让我按下快门的理由。”
首次担任策展人的他,希望透过一次次办摄影展汲取经验。
加深看展者和照片关系
9月,在邦咯岛的一间茶室里头,陈子韩开始了新一场的摄影展。这一次,他选择使用相簿加深照片与人的关系。
“除了挂在茶室墙上,我还把照片放在相簿里。来看展的人们除了站着看,还能动一动照片。”他说,由于前两次办展的地方不是正式的展览间,所以都必须思考在地的连接。
因此,在来临的12月展览中,《我经过的那些人》摄影展又会有不一样的形式。
“下一个摄影展,因为在正式的展览空间,所以照片不会那么多,主题也会更加明确。”惟人与照片的交流环节不减,陈子韩计划设置照相环节,“观展者当天拍照后,隔天我会把照片印出来贴上。”观众遂成为摄影展的一部分,展场也会因此产生变化。
此外,他也会结合《我经过的那些人》的摄影主题,放映实验性短片,增加展览的多元。
重新审视过去
担纲摄影师又身兼策展人,无论是场地接洽、照片印刷、展览概念,都是陈子韩一手包办。即便吃力不已,他却乐于接受这个自己对自己发起的挑战。回首10年间的作品,他认为像是一趟自我反思的旅程。从电脑里一个个档案取出这些尘封已久的照片,印刷成能够握在手中的实体,让他更能仔细地反复回看。
“在筛选照片的过程中,我发觉10年前的照片更好。虽然现在的器材更先进,我的拍摄技巧也进步了,但照片在经过时间的发酵后,比起技术却来得更有意义。”这亦是他在策展的过程中,最大的感悟。
盼突破心中的框架
对陈子韩而言,摄影能够令他沉浸在仅仅属于自己的创作世界。但在现实生活里,忙碌的工作总是阻碍,“我自己觉得,没有很认真去处理拍照这一块,所以希望能透过策展重新审视(摄影)。”
他认为,在社会上标榜的“专业”是个两面刃,“人在维持专业的同时,也更不敢试错。在无形中,便为自己树立了一面隐形的墙。”停顿了一会,他继续说:“我的摄影风格趋向保守,所以我希望能打破那道自己设下的墙,更大胆地创作。所以《我经过的那些人》更像是一场葬礼,和我过去的风格道别。”
这样听来,《我经过的那些人》说是一场葬礼,其实亦象征着重生。
展出资讯
《我经过的那些人》摄影展
2023年12月2日至10日
时间:11AM至6PM
地点:东方人文艺术馆
(每逢周一、周二休馆)
更多文章: 相辅相成的编剧文学与导演美学──台湾林孟寰 吴伟才/用视觉预告未来 双人表演艺术节:对立与冲撞间寻找答案 西北孤鸟/“这个年代不能缺了像这样的佳作”──《谢师会》的意义 叶伟章/多感官体验表演艺术,小池博史新诠奥德赛——《奥德赛之魂》 从房间出发 整理你的人生──《房间》ROOM戏剧表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