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机器之强大,增建与搬迁十余所学校,并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事,何以旷日累时仍无法完成?
ADVERTISEMENT
根据董教总发布的《2017年批准华小增建和迁校概况报告》,政府在2017年10月宣布批准增建10所新华小和搬迁6所微型华小的计划, 至今只有1所新华小和1所搬迁华小落成及启用。
这项10+6计划,可谓进度缓慢,从2017年至2023年,用了约6年时间,却只有两所学校启用。由此可见,增建与搬迁华小之路崎岖难行。但令人不解的是,以国家机器之强大,增建与搬迁十余所学校,并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事,何以旷日累时仍无法完成?
须知,这不是建太空站,只是建学校,理论而言,我国绝对可以轻易办到,因此10+6计划不该一拖再拖。6年只能启用两所学校,要完成整个10+6计划,又是猴年马月的事?
针对增建与搬迁华小的缓慢进展,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指出,经历了4任政府更迭,确实面对不小阻力;惟她说,几所华小的迁、建校计划仍持续有进展。的确,政权的更迭,政治的动荡,会对政府的计划造成影响,而事实上,政权更迭之后,10+6计划确实出现一些变化。譬如,在希盟执政时期,教育部于2020年1月把原定在雪兰莪本查阿南建校的敦林苍祐华小改到槟城大山脚的阿尔玛,以致原本在雪兰莪批准兴建的新华小数目从5所减少到4所。
无可否认,自2020年喜来登事件爆发后,国内政局就陷入一片混沌之中,然而去年大选,安华登上相位,组织团结政府,获得三分二国会议员支持,已大幅度消除政治不确定性,各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可专注于执行任务,实现已制定的计划。
政权更迭也许拖了增建华小计划的后腿,不过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政府没有强烈的政治意志去推动计划,以及教育部缺乏积极性。
如前所言,兴建和搬迁华小不是天大的难事,政府能推动各种涉及天文数字的巨型工程,怎可能连增建/搬迁十余间华小都办不到?这当中,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政治决心。
至于教育部,也没有积极跟进和推动建校、迁校计划。且引述董教总的话:“……很显然,教育部在批准之后,就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来规划具体的进展,而是必须由华社,特别是建校委员会自行负责接下来的工作,包括解决校地和建校经费的问题。”教育部不能推诿责任,让华社扛起重担。增建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是教育部的核心责任,该部不应在华小10+6计划上,展现散漫的消极态度。正是因为教育部这种态度,以致华社对合并微型华小的建议有所保留,担心一旦关闭,就很难再增建新的华小。
教育部须摆正心态,重视华小在多元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华小多年来为国家培育了无数英才,当中包括各族人民。由于教学品质受肯定,华小不只受华裔青睐,友族同胞亦纷纷把孩子送入华小,让华小充满多元色彩。据统计,全国华小非华裔学生人数,从1989年近1万7000人,增至2020年的近10万1000人(占学生总数19.75%)。这说明,增建华小非仅华社受益,各族大马人都会受惠。
政府与教育部须在增建与搬迁华小课题上,展现更大的决心和诚意,快马加鞭,完成工程,别让家长等到花儿也谢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制度化拨款,依教育需求增建华小,让各族人民都可享有高素质教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