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分層化,我們的思考方向不該是如何讓所有孩子退到一樣的起跑點,而是讓他們全部儘可能的往前靠。
前幾天帶著小女兒去參加跆拳道比賽。那裡人山人海,我懶得下車,就讓媽咪帶著女兒去會場,我再把車停到遠處的樹下。在車上睡了好幾個小時,最後等到了兩母女,外加個獎狀。回家後,小女兒順著氣氛,又再問我能不能給她報名來臨假期的泡泡科學營。
ADVERTISEMENT
或許是從小就常跟著她的兩個姐姐進出小學,造就小女兒什麼都想嘗試的積極個性。回想起幾年前,我抱著她到姐姐們的小學裡看錶演。她坐在我的小臂上遙望臺上的姐姐們,與她平行的視線能看出她眼裡的崇拜,以及對小學生涯的憧憬。
好啦,輪到她上小學了。以往的夢想化為動力,什麼活動都想參加。倒是她爹的荷包有點喘不過氣。想想我小時候,整整6年也才一次童軍露營、UPSR補習營,以及畢業旅行。
我不否認,這一代的孩子正面對著上一代所不能想像的挑戰。事實上,每一代的孩子都必須承受比上一代更多的負擔。
講得簡單點,在60年代,健康的體魄就能獲得不錯的工作。到了80年代,健康的體魄得外加個文憑。來到千禧年,體魄和文憑成了基礎。要出類拔萃,得外加情商。10年前,情商是入門標準,對科技的熟練成了工作效率的指標。來到現代,除了體魄、文憑、情商,還有科技力,又多了個創意。
時代的進步不只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素質,也提升了社會對新生代的能力要求。當現代教育已經高度普及化時,很多父母就開始把注意力轉到孩子的才藝。
曾幾何時,我開始注意到,有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雖勤奮好學,但卻無特長。有些來自富裕家庭的大學生,雖吊兒郎當,但總有幾樣秀得出手的才藝。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這分層其實是相當明顯。這股來自財力與才藝所造成的分層,不只在世俗,例如穿著品味與消費態度,有明顯的差別;在能力性質的才藝與思維高度上,也看得出有差距。
對此,我曾問過某個教育學家。當時他說,素質教育更適合中產階級或以上的家庭。一般上,他們擁有更多的財力和時間去培養孩子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才藝,讓他們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而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那近乎奢望。他們最直接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儘可能獲得更高的教育。講白一點,就是存錢上大學;才藝什麼的,等畢業賺了錢才講。
在道德上,我們鼓勵一視同仁。但在一個講求利益最大化的社會里,鶴立雞群的總能佔得先機。
上武術班的孩子,會有較強韌的意志以及挺直的站姿。上音樂班的孩子,氣質自然無需言喻。上各種思維班的孩子,思考的速度、闊度及深度都比一般人更強。當大家都有著同一系列知識時,各種才藝所帶來的特質,讓孩子們站到了不公平的起跑點。
何謂不公平的起跑點?在某個節目裡,一群學生在操場裡一字排開。主持人拿著擴音器,對學生下指示:家裡有請家教的往前10步,有上音樂課的往前5步,每個星期最少能與父母聊天的往前8步……就這麼一直加,一直加,然後攝影機抓了個長鏡頭,站到距離終點不遠的一群與距離起跑點沒多遠的另一群,目目相對,往後看的眼神裡透露出不安,而死盯著前方的眼神卻遮不住憤怒。
孩子的才藝,需要父母的財力。在很多社會現象議論文裡,這不是什麼新話題。社會該關注的,除了父母的心態,更重要的是孩子將會面對的社會分層化。
要解決分層化,我們的思考方向不該是如何讓所有孩子退到一樣的起跑點,而是讓他們全部儘可能的往前靠。針對才藝,教育部必須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去衝破來自原生家庭的約束,讓他們能與其他人一樣,公平的站到距離終點最近的地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