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正是我們熟悉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毛本)第一回正文的第一句。
《三國演義》是中國章回歷史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自面世以來深受社會各階層熱愛。當中所描述的三國人物與情節,大家即使不能如數家珍,基本都略懂一二。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火燒連環船,這些關鍵詞一說出來,大家腦海中就會自動湧現相關畫面。
ADVERTISEMENT
在中國以外,三國故事的影響力依然十分龐大,尤其是在日本,三國受到許多人的大力追捧,更成為了日本影視作品及電子遊戲趨之若鶩的熱門題材,甚至產生與三國相關的產業鏈。好奇心重的讀者朋友可以到網絡搜索橫山菁兒創作的《英雄的黎明》,你會發現音樂非常熟悉,是90年代一些TVB古裝劇的常用配樂。不過這首音樂最早其實是日本動畫《三國志》的開篇曲。
常年被霸凌的三國主人公
雖然三國時期距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但不少三國主要人物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有著明顯且固定的形象,如忠義勇猛的關羽、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有勇有謀的孫權、野心勃勃的曹操等。不過這些形象大多都經歷了後世文人墨客與民間傳說的渲染,虛實難分、真假難辨,甚至出現被抹黑千年的現象。而這個常年被霸凌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梟雄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氣勢磅礴的古體詩叫做〈步出夏門行·觀滄海〉,作者正是曹操。當時曹操正在北征烏桓,大獲全勝後他班師回朝途經碣石山。碣石山在古代地位特殊,秦始皇與漢武帝都曾經特意前往登高求仙。而曹操在這次勝利後,徹底消滅了袁氏集團勢力,基本統一了北方,所以他在途經碣石山時有感而發寫下這千古佳作。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通過眼前壯闊的大海,表達了他的雄心壯志和宏大抱負。
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文武雙全且擁有雄韜偉略之人。論文,曹操作品豪邁大氣、慷慨悲涼,開創建安文學新風氣;論武,曹操率軍平定北方,阻止北方外族入侵。更何況,他用人唯才是舉,後世不少君王士子都被他所折服。
然而,在如今一般人眼中,大家對曹操的印象普遍認為他是一個生性多疑、心狠手辣、竊國奸詐的反派人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奸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認知偏差呢?難道大家所說的曹操不是同一個人?
非也。這個問題的根源,主要是在於政權的正統歸屬。在古代,一般都是由建立新王朝的朝廷來官方編撰前朝的歷史。為了凸顯自身推翻前朝的合理性,建立政權者的形象往往都是正面的,而亡國者就必須是荒淫無道或殘暴不仁的,再不然就加上個紅顏禍水的罪名栽贓亡國者身邊的女性。
在歷史上,由於曹氏一家始終沒有成功統一全國,再加上魏國建立了短短數十年後就被司馬家的晉朝取代,所以有關曹操的負面說法並沒有從歷史記載中抹去,甚至在曹操生前就已經廣為流傳。
但在政治上,曹丕代漢畢竟是得到漢獻帝的禪讓,在程序上算是合法的政權傳承。因此,無論是在西晉的《三國志》,還是北宋的《資治通鑑》中,正史記載大多都以曹魏為正統。唐朝和北宋多位皇帝非常推崇曹操,甚至多次派人重建或整修曹操的宗廟和陵墓。
不過在民間,平民百姓對曹操的看法就與政治人物不一樣。劉備編織草鞋為生的事蹟,無論如何都比出身官宦世家的曹操更接地氣,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蘇東坡)就曾經寫下民間在聽說書人講三國時,一聽到劉備戰敗,小孩都會皺起眉頭,甚至流淚;但說到曹操被打敗時,都會開心說好。
被輿論抹黑的背後動機
那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曹操形象徹底黑化變成反派呢?答案是南宋。
靖康之變後,宋朝皇帝被俘虜,黃河以北的領土全被北方的金國佔領,北宋滅亡。逃到南方的宋高宗只好在杭州建立政權,史稱“南宋”。偏安於中國版圖一角的南宋,就跟三國中的蜀漢政權相似。因此,南宋的文人士大夫為了政治上的穩定和需求,朱熹等人就開始製造輿論,認為曹操是竊國之賊,起兵抵抗的蜀漢才是匡扶漢室的三國正統。從此,蜀漢政權的地位不斷提高,而蜀漢的對手曹魏自然一落千丈。
有了統治階級的提倡,民間對曹操的反派印象就更強烈了。元明時期誕生的各種雜劇和小說中,曹操都是作為一個大反派的角色出場。尤其是《三國演義》中,曹操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反派。狡詐陰險、猜忌多疑,似乎成為了曹操的代名詞。
那究竟真正的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呢?下一期我們通過曹操陵墓的發現來重新認識這位“亂世奸雄”。
相關文章: 林家豪/真正的中華文明起源(上) 林家豪/真正的中華文明起源(下) 林家豪/中秋話“朥” 林家豪/中華第一龍 李系德/雜貨店大玻璃罐老餅爭輝 彭健偉/相信自己的舌頭 鬍鬚佬/五星鱔稿 梁慧穎/拍什麼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