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9日訊)棄政從商後費盡心思推動教育及鄉團事業,2023年“第八屆陳嘉庚精神獎”得主之一拿督張文強不以個人功勞自居,反倒頻頻強調是新山華社集體合作精神得來的成果,充分展現他即謙遜又人緣甚廣的處世態度。
回顧張文強過去為新山華團及教育領域付諸的貢獻,他口中只是輕描淡寫說道,自己一生的貴人很多,運氣也好,但實際上這與他的待人處事原則有關,與各領域人士建立好交情,凡事講求以和為貴。
每個人都有優點待發掘
張文強(87歲)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對於自己的經歷侃侃而談,他深信待人必定要真誠,也從不看輕任何人,因為他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待發掘。
“今天你若是瞧不起一名乞丐,怎知哪一天你不小心跌倒了,你會需要那名乞丐的幫助,把你扶起來。”
張文強也曾有過一段艱辛的日子,受到貴人的幫助,因此談到幫助他人,他從不嫌麻煩。只要他認為是好的事情,例如爭取校地、建校批文和募款,這些工作雖然不易,但依然會卯足全力做到盡善盡美。
受過他人幫助也要懂得感恩。張文強在擔任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長期間,經常囑咐公關部職員,絕對不能忘記給該校捐款的善長仁翁,有機會必要邀請他們出席學校的活動,以行動回饋他們的善舉,同時讓捐款人瞭解學校的發展。
父再窮也不窮子女教育
張文強的父親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在當年無論家境多麼貧窮,都不讓子女停學,而張文強就是新山寬柔中學初中部第一屆畢業生。這3年中他半工半讀,下午放學後到咖啡店打工,直至修完初中的課程。
初中畢業後,他選擇到麻坡中化中學修讀高級師範班,畢業後擔任教師2年,於1958年考入南洋大學攻讀地理系,在獲得瓊聯會貸學金的資助下,半工半讀完成4年的大專課程。
張文強在南洋大學進修期間,通曉國英語的他曾在《新生日報》擔任電訊翻譯員,以及負責主編馬來文週刊,大學畢業後首份工作是在一家洗衣廠新山分行任職副經理。
曾連任4屆州議員
1964年中選州議員後,張文強辭去上述工作從政,但他在擔任州議員期間,也曾任職銀行的聯絡主任。
張文強一共連任4屆州議員,也曾任州行政議員,惟他於1982年大選前夕急流勇退,宣佈不再參選,自此退出政壇,改為從商及為鄉團服務。
深諳教育改變人生
促成寬中建分校
童年的經歷讓張文強深知教育是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在他棄政從商後,除了在新山海南會館擔任會長近30年,也曾任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總會長,積極推動鄉團壯大發展。
他也以新山中華公會會長的身分,推動母校寬柔中學獲准增建分校及籌募建校基金,並動用過去的政治人脈,在分校申辦期間極力向官方爭取批文,促成寬中古來分校成功落成。
在2006年接任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長職後,除了積極為該校籌募教育基金、推動軟硬體發展、建設綜合大禮堂、中醫大樓及國際教育大樓,張文強也通過政治力量及各方協助,促成該校獲高教部認可升格為大學學院。
最看重人緣
造就“出門遇貴人”
張文強一生最看重的就是人緣,因為他相信只要誠心待人,對方必定會感受得到,也騙不了人,這就是他的處世之道。
他在政經文教界一直都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尤其與各族政界人士交際時,善於洞察對方的禮儀文化習俗,懂得進退、不強人所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為他撒下了“好人緣”及“出門遇貴人”的種子,這些都成了他日後辦事的資源。
2017年卸下所有重任退休後,在新山華團的重要場合上偶然會看見張文強的身影,少了過去每個早晨出席會議的行程,如今的他依然會與朋友喝早茶交流,並笑言這麼做才不會感到孤獨,也能有個精神寄託。其實,相信這也是他為人健談又和善的性格使然。
談到給年輕後輩的勉勵,張文強不假思索道:“做人要看得開,不要對別人懷恨在心,對方可能有苦衷才會這麼做,對別人懷恨在心,痛苦的是自己,別人也不會知道,這麼做豈不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