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游戏制作,首先想起的不外乎是中国、日本或美国。但在马来西亚,游戏艺术(Game Art)有前途吗?根据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公司(MDEC)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的游戏市场规模已高达7.86亿美元,在东南亚地区排名第3。而以游戏艺术、电影视觉效果为教学方向的Claz’room College,在今年的The Rookie Awards中被评选为顶尖全球创意学校之一,这也是全球设计界盛大的年度赛事。
Claz’room College创办人之一邓欣宁说,自己早已想好了退休时要开一间画廊,成为一名艺术家。从纯粹喜爱画画,到转换跑道从事艺术教育,她想让热爱艺术的学生能把所学的实用技巧,实践在未来的工作场域,并且能够发挥所长。

报道:本刊 梁馨元
摄影:本报 黄志汉、受访者提供
从小被定义为叛逆学生的邓欣宁,总有很多想法上的碰撞——“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大人说什么我都要跟从?”她勇于提出异议,似乎正是艺术所需的反叛。然而,这种种不服从于现实,使她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大家都觉得我是不好的,家长会让他们的小朋友不要跟我一起相处,”邓欣宁笑说,“当时会觉得世界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那是她青春时期在日记本上流露出来的挣扎。
让教育衔接未来
直到14岁那年,邓欣宁遇上了一位改变自己的美术老师,看见了她在绘画上的天赋与光芒。“那位老师会在下课时特地从办公室来到我身旁,说我应该善用绘画天分,还邀请我加入她的美术课。”
自此,邓欣宁从自学到认真研习绘画技巧,逐渐获得日本、中国等地的国际艺术奖项;她觉得人生不自觉有了转变,这段经历也影响了她对教育的向往。
然而据邓欣宁观察,许多艺术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顺利就职,并非市场萎缩或人才拥挤,而是在美术学院所学的技能并无法很大程度地与未来工作有所衔接。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刚过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主题为“我们的能量,我们的星球”,呼吁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近年许多的科研开发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积极走在再生能源的路上。促进生产再生能源的原理和过程,普罗大众不容易理解。经由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助理院长王伟俊教授讲解,以及带领参观该校的纳米能源与催化技术卓越中心(CONNECT),从中了解到催化成再生能源的原料就是人们生活中常接触得到的元素,通过催化剂转化成再生能源,研究纳米科技和再生能源的可能。
报道:本刊 关丽玲
摄影:本报 黄安健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于2021年10月10日成立“纳米能源与催化技术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NaNo Energy & Catalysis Technology , CONNECT), 旨在推动马来西亚及全球的纳米技术与材料研究,同时通过促进研究机构、组织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例如提供可负担且清洁的能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身兼CONNECT中心主任的王伟俊解释,CONNECT包含了纳米材料的制备、催化与太阳能驱动的燃料转化、能源储存、运算纳米技术模型四大方向。

“纳米材料必须用高端显微镜来测试催化材料。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从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如氢气产生、二氧化碳还原、 降低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催化剂转化成更好的能量,如一氧化碳、甲烷、甲醇等等,这些产物都有高能量价值,有助于促成碳循环,与马来西亚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高度契合。”
二氧化碳捕捉很重要,催化剂就是CONNECT在行的方向,用的催化剂如碳基材料、石墨烯、金属基材料包括金属硫化物以及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如硫化锌铟和磷化镍等来转换二氧化碳。
“这类科研是需要很多方向的专业,不只是靠个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懂所有方向。我本身是在行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催化过程、储存和转换成电,这过程会再排放二氧化碳,并重新利用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一个碳生态系统。”
从实验成果到工业生产,可能涉及好几年的过程。研发人员要了解市场需求,但市场看重经济效益,不可能会等个10年科研结果。王伟俊表示,因此必须找个平衡点,例如,由隶属于科学、工艺及革新部的大马纳米公司(NanoMalaysia Berhad)成为企业与学术研究的桥梁。

3个合作项目已获得研究经费
现阶段,CONNECT与大马纳米机构有3个合作项目。第一个已经完成及获得专利的项目是在2022年1月启动的“应用水分子产生氢气制备纳米光催化剂”,特点是此催化剂不仅能吸收热,也能吸收光。此项目的经费约60万令吉。
王伟俊接着分享,第二个是很大的项目──“把生物甲烷转换成石墨稀和氢气” ,此研究在科艺部旗下的生物质创新循环经济计划(Biomass Innovation Circular Economy Program, BICEP)下进行,一共获得该部超过1000万令吉的研究经费。
王伟俊解释,棕油种植产生许多废弃的树干、空果串、种子和棕油,他们研究把生物甲烷转换化成石墨稀和氢气以减少沼气,用微波等离子体产生高质量的纳米产物以及氢气排放,不仅解决了沼气问题,也把甲烷转化成石墨稀和氢气,一举两得。石墨稀是很好的导电体,这些高质量纳米材料抗拉和机械强度都很高。这项计划将从小规模生产即1年生产3至4公斤的石墨稀,目标是进阶到一年40公斤的大规模生产量,厦大马校也将建设一个至少150平方公尺面积的新实验室。接下来就是工业化的阶段,此成果可以用在手套、电池、冷气、绿色氢气生产, 必须找到可以达成共识的企业合作。
CONNECT的第三个约1300万令吉的项目──“光催化产氢与储存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于燃料电池与能源储存装置”于今年初开始,将制造硅催化太阳能燃料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并通过储氢的燃料电池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了解催化剂性质是使命
很多的化学工程研究都着重在催化剂,王伟俊表示,一个高质量的产物必须达到高稳定生产,从化工的角度一定是催化,转化之后不只是还原,同时也做到氧化,这肯定是很好的催化剂。当催化剂有很好的选择,不需要经过分离过程,如把二氧化碳转成绿色甲醇,就可以减少下游的过程,不需要用蒸馏来分离甲醇,可以降低成本。该技术是CONNECT获国油(Petronas)逾百万令吉资助项目的脱碳核心。
化学工程师要寻找的是如何突破新的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带动了整个反应过程。不佳的催化剂会导致生产效率低,过程耗时就没意义且成本高昂,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身为化工教授,我们的使命是深入了解催化剂的性质,通过表征仪器去识别其形貌、特征等等。工业化技术的实现源于扎实的实验室研究,只有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才能挖掘其未来潜力。”
研究成果6次跻身全球前1%
2024年对王伟俊来说是丰硕的一年,不仅CONNECT有不错的成绩单,还晋升了教授级别,并担任韩国大学的兼职教授。他也荣获由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赞比里颁发的2024年马来西亚Scopus研究卓越奖(Malaysia Scopus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s) 的“突破性贡献”奖。马来西亚Scopus研究卓越奖分为3个类别:突破性贡献奖(9人)、研究创新奖(4人)、社会影响力奖(6人)。
此外,同在去年11月中,他荣登2024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成为仅有的马来西亚籍的两位获奖者之一(注:入榜的有4位大马学者,其中两位非大马籍)。这一荣誉旨在表彰研究成果跻身全球前1%的科学家,即是全世界仅有 6886科学家入榜。这已是他自2019年开始,第6次入榜Clarivate。当然,他也维持入榜史丹福大学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名。
以上极具分量的奖项给予了现年36岁的王伟俊很高的学术肯定。

王伟俊除了指导12名硕士和博士生以及4名博士后,目前仍有教导学士和硕士学生,并把他们带进CONNECT团队,参与使用纳米技术和高级纳米材料,促进清洁能源及转化,希望可以栽培更多的年轻学者。

CONNECT成员大多是化学工程背景,但由于是跨领域研究,有的成员来自数学、人工智慧、物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背景。“我们的研究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要不很难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自认是工作狂
能够一直维持高度被引用学者(简称“高被引学者”),是整合王伟俊过去10年在科学研究的耕耘。“我常跟学生说,1年的成就可能会带动未来的整个发展,并且要专业和诚信。现在很多学术造假的事件发生,有学者可能为了达标和一时的成就造假。Clarivate就是很有公信力的机构,一旦发现有造假的记录,就会从榜单中除名。”
王伟俊之所以可以做到高被引,是因为每年持续发表新文献,新的文献表示是新的科技发展和趋势。
王伟俊目前身兼教学、研究及管理,他是如何分配时间?“老实说,我很难做到Work-life balance,我是个工作狂!我相信年轻就可以刻苦耐劳,就再拼一波吧!至少尝试过,不留遗憾。”
从事研究工作,为了经费必须四处打交道,也要常向资助单位更新研究进展。“管理这门学问,我还在学习,因为真不容易,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觉得总有一天会比昨天、去年做得更好。”
王伟俊同时是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当编委的好处是会知道许多的最新方向,审稿人是看整个研究的质量、创新点和影响。他也参加研讨会,透过交流了解新趋势,这些都是他涉取新知的管道。

王伟俊2012年毕业于大马蒙纳士化学工程学位,之后凭一级荣誉学位直跳博士,2016年博士毕业。他从小虽成绩名列前茅,其实在中小学时期很怕压力,但渐渐将压力转为动力,尽其所能维持自己的目标。平时工作也会在忙碌中放松自己,享受美食和旅行,为自己找到减压的方式。
相关稿件: 在CONNECT实验室 寻找应对气候变化之法
更多【新教育】: 【升学管道/01】直接招生Direct Intake,通往公立大学的另一扇门 【升学管道/02】以直接招生途径进入公立大学,学费是否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