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日综合电)中国第15个“双十一”购物节已落下帷幕,今年依旧未公布交易总额,各家电商则相继公布销售捷报。但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今年消费者似乎倾向于理性购物。
京东公布,今年双十一活动(10月23日晚上8时至11月11日晚上11时59分)的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创新高,不过如同去年没有公布实际成交金额。今年活动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人民币,下同),近2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大量品牌、商家仍保持着销售高速增长趋势。
ADVERTISEMENT
阿里巴巴旗下天猫亦没有公布整体成交额表现,截至11月11日结束,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元人民币,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3.8万个品牌成交按年增长超过100%,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创下历史新高。
据淘天集团(淘宝天猫)发布的战报显示,预计双十一全周期共为消费者省下超950亿元(约610亿令吉)。
直播表现方面,淘天集团称,店舖直播迎来大爆发,全平台58个破亿直播间中,店舖直播占比超过六成,451个店舖直播成交破千万,预售期4小时内首次出现成交破亿的品牌直播间。店舖直播中,天猫消电、珠宝、运动户外、家装家居、服饰等多行业店播成交增速亮眼。
双十一之后是否会继续强调低价,电商竞争的尽头是不是低价?淘天集团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裁汪海表示,未来将继续做一个具有“价格力”的平台。
77%受访者不打算花更多钱
根据美国管理咨询公司贝恩今年进行的消费者调查中,有7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在这次促销活动期间花费比平时更多的钱。
还有人抱怨称,今年的双十一优惠不如往年,一些网站事先提高了价格,到了节日期间才降价。
在微博的“双十一存在感好像越来越低了”话题之下,有网民直言,身边朋友的消费热情降低了,“往年双十一买买买,今年啥也没买,直播一个也没看”、“跟着反向消费走,理性购物更有意义”;也有人说,今年学会理性消费,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专门研究数字经济的咨询公司VO2 Asia Pacific的联合创始人马里昂预测,双十一销售额将连续第二年超过1兆元人民币(约7100亿令吉)。
他向法新社表示:“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他们现在倾向于储蓄,销售正在停滞不前。消费者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在消费方面要求更高,也更周到。”
奢侈品购买量下跌
马里昂指出,消费者更加保守,今年42%的“双十一”购物者购买日常消费品,而奢侈品购买量下跌。
中国电商平台今年抛出最低价的口号,希望能吸引那些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在2023年的活动中,阿里巴巴的天猫主打“全网最低价”,而京东的双十一活动口号是“真便宜”。竞争对手拼多多则是“天天真低价”。
他们的一些商业策略帮助提高了销售额。
京东: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
京东消费与产业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陆飞表示,该公司的销售数据显示,消费仍有“明显”增长。
不过,他坦言:“手机、珠宝和家用电器销售的增长表明,用户对质量增长有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理性。”
中国单日收6.39亿快递包裹
另据“国家邮政局”微信公众号星期日发布消息,双十一当天,共揽收6.39亿件快递包裹,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同比增长15.76%。
国家邮政局表示,双十一期间快递业务量再次刷新纪录,有效帮助消费市场恢复扩大,充分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今年的快递业务旺季主要呈现出两个高峰,更加平稳支撑消费复苏、经济向好作用更加明显,用户体验更加便捷3大特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