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家庭

|
发布: 8:30am 12/11/2023

快乐家庭

离开

心理建设

幼儿

分离焦虑

粘人

快乐家庭

离开

心理建设

幼儿

分离焦虑

粘人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 該怎麼辦?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敬晖

每當上學時,有的親子之間總要展開一番角力,如何把哭鬧不止的孩子送到學校成為父母每日頭疼的挑戰。

又或者孩子格外地“”,只要與父母分開,哪怕是短暫的分離,情緒也會非常激動,讓父母很是無奈,甚至經常鬧得大動肝火,採用高壓的方式令孩子一時屈服,然而類似的戲碼卻不斷地循環上演,而且這一狀況出現在5歲以後,持續一個月沒有改善的跡象。

ADVERTISEMENT

爸爸媽媽彆著急生氣,孩子可能患上了分離焦慮障礙。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陳敬暉

父母上班前要將幼兒送到保姆處或爺爺奶奶家時,孩子總是大哭大鬧,使出渾身解數拒絕下車,令上班時間近在眉睫的爸媽心焦如焚,往往面臨親子間感情破裂的挑戰。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淑慧指出,3歲以前的幼兒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現象,建議家長可以先跟幼兒們溝通,瞭解他們會產生焦慮或拒絕前往某個地方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

因為每個小孩在面臨當下分離的感受不一,有者是害怕;有者是生氣,又或者覺得他們被送往的地方很無聊等等。

儘管幼兒可能無法清晰地表達他的想法,可是父母可以嘗試一一猜測,幼兒會排除錯誤答案。

在瞭解其鬧情緒的原因後,李淑慧建議先同理他的感受,然後再設定界線。

“比如我知道我要離開你捨不得;我知道你害怕媽媽沒有回來……可是媽媽需要去工作,你需要在這裡幾個小時,我幾時會回來等等。”

一般情況下,只要父母表示同理孩子的感受後,他的情緒就能逐漸平復。

“接著告訴他,他這樣的行為會讓父母要處理什麼事情很困難,所以父母會生氣,再跟他說過幾分鐘就要離開,給他一個過渡期,為他做好心理準備。”

而往往這幾分鐘的過渡期和心理準備,能避免此後上演一哭二鬧三打滾的“抓馬”(網絡用詞,Drama的諧音,即戲劇化的意思)場面。

她說,實際上幼兒能很好地適應日常時間表,清楚知道幾時幾點該做什麼,如果父母的日常生活時間表無法始終如一,不定時不規律,幼兒才會哭鬧。

“如果他知道在學校,他們不會有問題。因為鈴聲響就進入下一個環節,老師帶著孩子們唱完歌就下課,可以回家這樣。”

小提示:
01 為孩子制定固定的日常時間表;
02 孩子因為分離焦慮哭鬧時,先找出焦慮原因並且表示同理;
03 出發或離開之前,先給孩子一段緩衝時間,為他做好心理準備
李淑慧指出,3歲以前的幼兒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現象,建議家長可以先跟幼兒溝通,瞭解他們會產生焦慮或拒絕前往某個地方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

寶寶上學第一天,親子雙方都要做好心理準備

她提到,在幼兒第一次上學之前,許多父母往往遺漏了一個步驟: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家長需清楚知道孩子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然後怎麼樣預備?”

例如父母明知出門吃飯要排隊、要等待,孩子在這段時間會哭鬧,那就提前準備好玩具。

“如果你知道他要上學了,突然間要見到很多人,就得先教他基本的社交、跟父母短暫分別等即將面對的事情。”

可以在正式入學前,開車經過學校時開始描繪校園生活,讓他知道學校是個什麼地方,裡面會有很多朋友,幾時可能就要來認識朋友等等。

“或是通過遊戲角色扮演、看書講故事來做好鋪墊。”

“小孩一旦做好準備,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不要等到問題發生了,再來強勢地解決它。”

當父母給小孩建立“規律”後,自己也得遵守,比如送幼兒上學,說明幾點來接後就要轉身離開,切勿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

“小孩子看到你不捨得,他自己也開始焦慮,所以會哭。”

她說,實際上不僅是幼兒,親子雙方都要做心理預備。

“很多父母在送孩子上學第一天,跟孩子說拜拜,心裡會捨不得,其實很多家長可能本身有一些分離焦慮。因為對孩子已經產生依戀。”

注意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一般而言,這種分離焦慮會隨著幼兒的年歲增長慢慢改善,不過,當孩子已經5歲以上,並且連續一個月以上,每日出現恐慌、嚴重哭鬧、做噩夢,去學校時會頭疼、肚子疼等症狀,就要注意了。

“然後,會有擔心自己被綁架、擔憂父母遭遇車禍之類的焦慮,從而牴觸上學。”

她分享道,部分個案是十多歲的青少年,可能由於父母離婚,或者與父母相隔兩地、父母過度保護等原因觸發分離焦慮障礙,最嚴重的情況是曾試過汽車在行駛之時,中途開門衝到馬路上。

“還有的孩子太善於想像,像是在短視頻平臺看到關於綁架的內容,他們就會以為這些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分離焦慮障礙極少單一存在,通常伴隨著憂鬱和其他焦慮問題,而“基因”和“環境”則是誘發的主因。

“所以你看他們家族就有一些焦慮的傾向,加上環境、壓力、父母之間的關係或親子之間的關係,就可能會誘發。”

倘若已經影響個人生活,家長應該儘早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李淑慧說,一般分離焦慮會在3歲以後漸漸改善,但若5歲以後,連續一個月每日出現恐慌、嚴重哭鬧、做噩夢,去學校時會頭疼、肚子疼等症狀,就要注意了。
更多相關文章:
我正在努力 走進你的電競世界
面對壓力 學會與身心靈和諧相處 
正視孩子負面情緒問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