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3年的冠病疫情籠罩,各國去年起陸續重開邊境,歌手、藝人、樂隊也徹底從娛樂活動完全停擺,到今年的“報復性”飛到各大城市展開巡迴演唱會,讓2023有望成為全球史上演唱會、音樂集及現場表演次數最多的一年,尤其熱度在東南亞持續高漲。
報道:張丘豔、李佳憓
ADVERTISEMENT
攝影:黃玲玲、StarPlanet、受訪者提供
走過3年的冠病疫情籠罩,各國去年起陸續重開邊境,歌手、藝人、樂隊也徹底從娛樂活動完全停擺,到今年的“報復性”飛到各大城市展開巡迴演唱會,讓2023有望成為全球史上演唱會、音樂集及現場表演次數最多的一年,尤其熱度在東南亞持續高漲。
精力旺盛的年輕人看演唱會更是一場接著一場,不是在搶票的路上,就是正在大嘆搶票失敗。
然而,大馬演唱會宣傳方卻擔心,這種“不正常”的“報復性”演唱會熱潮會如煙花般易冷消逝,不禁思考東南亞演唱會市場到底是金礦,還是泡沫?
符侑輇:市場值得開發
馬來西亞最長壽的演唱會宣傳方——星藝娛樂總裁(StarPlanet,Longest Running Concert Promoter in Malaysia)拿督符侑輇接受《發現東盟》訪問時形容,東南亞的演唱會市場像是一個剛剛挖到的“礦”,暫不說能大賺特賺,卻是一個非常值得開發的市場。
“這裡適合任何藝術家,不論來自大陸、港臺還是西方歌手。”
他說,比起其他先進城市,東南亞在舉辦大型或超大型的國際演唱會方面是在近10年才趨向成熟,泰國、印尼和越南也是最近5、6年才高度頻繁舉辦各大型國際演唱會。
東盟6大城市列“觸發城市”
音樂出口有一個概念叫“觸發城市”(trigger cities),意思是藝人或作品在某座城市的成功,將能開啟其他市場的曝光和機會,有能力塑造音樂潮流。例如臺北、倫敦、洛杉磯等,如果藝人在這些城市超受歡迎,意味著有潛力紅遍全球。
東南亞的“觸發城市”有雅加達、馬尼拉、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和胡志明市。這些城市擁有大量年輕人口,也是流行音樂的狂熱消費者,在充滿活力的音樂空間包容各類型的獨立搖滾、嘻哈、電子舞曲(EDM)、民謠。
目前東南亞已躍為互聯網活躍度最高的市場之一,線上平臺Spotify和YouTube的高收聽率也很大程度轉化為線下娛樂消費。
報復性演唱會現象不正常
看似前景大好,但符侑輇直言自己的擔憂:“因為我覺得這種報復性演唱會現象有點不正常,就好像燒一堆營火,若一下太大火很快就會燒完,但如果慢慢燒,就可以燒比較久。”
儘管東南亞數字經濟在疫情下實現逆勢增長,但縱觀國際市場的萎縮及本地市場出現經濟情緒低落,人民能不能消化不斷膨脹的演唱會市場是關鍵。
“消費者有沒有那麼深的‘口袋’?這能維持多久?也許明年底或兩年後?我還真的不知道。”
受宗教等敏感課題影響
大馬競爭力跌至第4
籌辦演唱會不簡單,尤其大馬受宗教文化、意識形態和“3R”敏感課題牽制,凡事都要多加留心。符侑輇苦笑,在馬來西亞辦演唱會是最辛苦的!
他認為,在東南亞演唱會市場競爭中,新加坡排第一,接著是泰國和印尼,然後才是馬來西亞,後邊還有越南在迎頭追趕。
“我們以前是數一數二,但現在變第4位了。”過去即便有娛樂稅,政府也會配合旅遊年給予豁免,但近幾年PUSPAL的各種限制減少了宣傳方能拿出的議價籌碼,影響競爭力。
目前大馬演唱會主要舉辦在雪隆、檳城或雲頂,但隨著保守氛圍和各種限制看似愈加強烈,讓一些本地宣傳方考慮轉移陣地到鄰國擴展業務,星藝娛樂就是其中之一。
符侑輇:50至90年代
港臺歌手紛“下南洋”登臺
東南亞一直是海外藝人辦巡演的重要一站。早期50到90年代,許多港臺歌手紛紛“下南洋”來到新馬地區發展,鄧麗君、蔡幸娟、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陳百強、周華健都是很多老一輩人的追星迴憶。
“那個年代沒有大型演唱會,我們叫登臺或Cabaret(歌舞表演),譬如在金河歌舞廳或夜總會大廳唱幾首歌,沒有收門票,買酒就進去了。”
符侑輇關注和從事我國娛樂領域將近30年,見證大馬乃至東南亞的演唱會發展,從最輝煌年代到全球流行文化席捲各大娛樂產業。
大規模演唱會從90年代初興起
他說,新馬地區稍大規模的演唱會是從90年代初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成為不少國際歌手進駐東南亞的必到站。例如,香港搖滾樂隊Beyond在1990年代入場馬來西亞,從那時起幾乎每年,不論是演唱會、歌友會、宣傳新專輯或告別演唱會都會保留給大馬站。
電視錄影帶的出現,特別是香港無線電視劇(TVB)每首主題曲在本地掀起風潮,加上《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和宣傳,皆培養了眾多中文歌迷,演唱會市場也就起來了。
星藝娛樂於2002年成立後,隔年主辦首個國際演出就是周杰倫TheOne世界巡迴演唱會,同年還有Beyond、譚永麟和李克勤的《左麟右李》倒數新年演唱會。他補充,當時泰國也剛起步舉辦各類演唱會,但不比新馬地區來得蓬勃。
西洋樂+韓流 多元化演唱會
90年代的麥克傑遜(Michael Jackson)風靡全球,當然沒錯過來東南亞開唱,包括1996年在吉隆坡默迪卡體育場隆重登場,其他西方歌手也陸續進駐。翻開星藝娛樂的活動列表,從2004年起邀請了英國歌手Gareth Gates、德國搖滾樂隊Scorpions、澳洲樂團Air Supply、丹麥長青樂隊MLTR、美國薩克斯風巨星肯尼基(Kenny G)、美國殿堂級歌手Lionel Richie等。
來到2010年,星藝娛樂舉辦了全馬第一場Kpop演唱會——Wonder Girls,“那時候Kpop剛進來,最紅的應該是Wonder Girls和Rain,但演出場次仍比港臺歌手少,一年最多兩場吧!”
不久,韓國超人氣團體BEAST、2PM、EXO、Super Junior、BTS先後入場,東南亞的韓粉快速擴張,演唱會風氣也越變越多元。
印度音樂家也來東南亞
驚喜的是,我國今年出現了“印度演唱會”風潮,特別是今年1月印度奧斯卡金像獎音樂家A.R Rahman來吉隆坡舉辦大型演唱會後,如今每月都有不同規模的印度或印裔藝人在本地大大小小的場所演出,市場慢慢變大。
“這不是A.R Rahman第一次來馬,卻從未帶來那麼大的迴響。”這場演唱會被譽為是印度藝人到大馬演出的最大型演唱會,吸引了7萬2137人,當中1萬8000人是外國樂迷,大多數是本地印裔和海外印度人。此次巡迴也有到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國舉辦。
或更多中國歌手轉戰東南亞
他觀察,中國影視業和綜藝節目近10年的快速發展,許多內地一線的頂流明星如薛之謙、李榮浩、張藝興、王嘉爾,或是從選秀節目出道的新藝人都“紅”到東南亞。
“很多大陸歌手開始來東南亞進行影視宣傳和舉辦演唱會,特別在新馬,我預測未來5年內這個數量會更多。”
過去,在東南亞舉辦的中粵演唱會主要集中在新馬地區,但疫情後,不少中港臺歌手開始轉戰泰國市場。“因為現在中國遊客比較多,邊境開放後他們很常去泰國看演唱會,一方面是機票便宜,搶票容易,再來是泰國文化比較開放,能感受到跟內地不同的體驗。”
入境馬看1天演唱會均花3千
旅遊業有一個算法:每一位外國人入境馬來西亞看一天演唱會,平均消費是3000令吉,包括酒店住宿、膳食、旅遊、交通等費用。
符侑輇表示,每場演唱會平均會有20至30%的外國人。意味著,若舉辦一場萬人演唱會將至少有2000名外國人買票入場,在我國一天的總消費是約600萬令吉。
數字通訊部副部長張念群日前透露,2022年涉及海外藝人的演唱會共有92場,今年截至目前獲批准的則有246場,翻了約2.5倍。政府在最新財案中也建議聯邦直轄區將有關娛樂稅從25%降至10%,及豁免本地藝人舞臺表演的娛樂稅以促進本地娛樂產業,這些舉措都是業者樂見的。
惟整體而言,在疫後的“全球演唱會經濟”大蛋糕下,馬來西亞比起其他國家還是分得少。
“我們趁勢舉辦演唱會的次數不比新加坡和泰國多,其他國家的演唱會領域是積極反彈,但我們似乎還沒完全活過來。”
無論如何,這段“演唱會黃金期”能持續多久,還得看人們的身體與經濟負荷、黃牛票猖獗是否影響興致、審美疲勞等因素,沒人能算準。如何實現演唱會、觀眾與城市之間的共贏,值得我國乃至東南亞各國思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