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15日訊)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張豔秋教授表示,《星洲日報》的辦報方針與理念皆符合當今新聞學側重的價值,在新聞學術界上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案例。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白楊班(碩博班)師生代表團飛抵馬來西亞展開調研之行,一行14人今日訪問星洲日報總社,由世華媒體(馬)集團總編輯兼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執行總編輯陳漢光和星洲日報總經理陳金泉接待,雙方針對新聞媒體與國際傳播相關課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ADVERTISEMENT
交流會上,郭清江強調了《星洲日報》的辦報理念與核心,並分享本地華教、華文媒體、華商、華團與馬來西亞華社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報道內容亦突破族群藩籬,在其他種族社群乃至國家層面受到重視。
張豔秋教授則對本報各專版策劃深感興趣,認為其編採運作及報道內容是一個生動的教學和研究案例。
“比如雙頭條的新聞處理方式符合平衡報道原則,《暖勢力》的建構新聞學(Constructive Journalism)、《醫識力》的服務新聞學(Service Journalism)或公民新聞學(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求真》的高質量新聞(Quality Journalism)及《發現東盟》的出發點,在國際傳播理論中亦符合‘Make the Invisible Visible(把不可見轉變為可見)的做法,包括跨媒體聯盟的行動是屬於聯合媒體議題設定(Joint Media Agenda Setting)範疇。”
探討培養青年受眾識讀能力
雙方在對話中,也認同這些元素放置於當代新聞界仍有其必要及前瞻性,從而探討如何培養青年受眾的媒體識讀能力。
她補充:“我們也看到在一個私有的商業化媒體裡面,你們(星洲)秉持一以貫之的社會責任,本身對促進國民團結和在華社如何實現包容性,我覺得都特別好。”
此外,中傳國際傳播博班學生也針對如何客觀公正報道國際議題、中國議題、一帶一路課題、如何順應趨勢擴展融媒體的善用、重新尋找與讀者的粘度等方面進行討論,以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的影響力。
“當然我們要嚴守的底線,就是確保新聞的純潔性和新聞來源是可信度,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郭清江強調,除了一般新聞處理,《星洲日報》重視來自世界各地學者發表的觀點和評論文章,為議題提供更全面的分析,讓本地讀者對中國乃至國際課題有更深度的瞭解,而這正是每週日專版《坐看雲起》的初衷。
探討馬中媒體協作空間
接著,雙方也提到未來馬中兩國媒體能夠協作和發揮的空間,包括醫學健康資訊、探討人口老齡化及馬中建交50週年的策劃提議等。
出席嘉賓有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陳文沁、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孟蘭娟、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及夫人陳淑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