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5日訊)40年前和40年後,培南獨中董事長拿督林國璋對該校教育理念始終如一,原想做一屆2年,沒想到一做就做到現在。
看著日期為1983年11月13日已鑲框起來的舊報紙,那是《星洲日報》時任記者李錦禧(前星洲日報霹靂區經理)的人物專訪報道。當時經商有成的林國璋才剛進入培南獨中擔任董事長,與記者談及該校將來的發展,他說,今後培南隨著八十年代的到來,已進入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年代,在面前等著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增聘良師,提高教育水平,如何充實設備,走向教學現代化的途徑。
“還有就是如何提升學生的素質,完成從‘量’的革命到‘質’的革命,更重要的是還要繼續完成三期的建校發展計劃,使整個學校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務必做到學風好,水準高,點燃中華文化的火種,奠定民族教育的萬年基業。”
在商場上赫赫有名的大馬中華總商會暨霹中總永久名譽會長拿督林國璋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朗讀了以上該段曾說過的話,並談及他鮮為人知的辦教育和受教育事蹟。他過去說過的話用在今日,未曾過時,也始終如一。
身體力行 家人親友皆校友
林國璋對獨中教育的支持和堅持,除了擔任董事長40年是最好的印證之外,他也身體力行,不管是其幼弟、4名子女、孫子女、侄兒、侄孫和親朋戚友等都是培南獨中的校友。
他表示,當時因為該校董事長退位,急需填補空缺,於是當時仍是深齋獨中和育才獨中副董事長的他就一口答應邀請,在該年6月起擔任董事長職。
他說,其實本身也不是培南獨中董事或霹靂福建公會的董事,當時他只是會員而已,而大女兒在1982年入讀培南獨中,所以充其量是家長。
初入董事會 學校負債百萬
“當時福建公會是培南的當然理事,沒有其他外面的華社做董事的,我不同意,說董事會要開放,我才進去做,一進去一看,不敷百多萬(令吉)!”
隨著他進入培南獨中後,董事不再設限必須來自福建公會後,當時只有38歲的他膽粗粗邀請了五十多歲的霹靂中華總商會會長拿督陳錦盛和副會長黃贊才“屈就”擔任培南獨中的副董事長,而對方也答應,因為大家都是朋友。
教師減薪等 開源節流還債
那時該校負債百萬令吉,剛進行遷校建大禮堂計劃,每個月需還6萬令吉,由於財務入不敷出,他唯有做“臭人”,讓教師減薪10%,但減了薪還是得面對拖欠公積金局二十多萬令吉的問題。
他表示,為此他和另一名董事陳來順只好到該局磋商,還好當時公積金局負責人是南大校友,對方沒有采取行動,並給予他們時間,連同利息分期償還。
他說,過去慘事,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僅僅只有幾位董事知道而已。
後來通過各種開源節流措施,例如教師減薪、義演、義賣、培南行籌款和將建設改為維修等,致力解決債務問題。
他回憶說,在上世紀80年代,他們時常舉辦音樂歌舞活動籌款,包括到布先、華都牙也、金馬侖和萬里望紅坭山等。
印尼出生 家境貧窮
小學曾換過7學校
在印尼出世的林國璋出生在一個窮困家庭,小學教育曾換過7次學校,有些學校進出兩次。
他說,1948年父親帶著他和姐姐妹妹,從印尼到新加坡,再從新加坡到江沙,因為其母親是江沙人,他們住在江沙市郊外,也是目前的舊路。父親從事割膠,當時他記得第一所就讀的學校是都山小學,因為“四周都是山”,目前該小學已沒了,很多江沙人都不知道。
他表示,不幸的是,才念幾個月,該校校長在緊急狀態中被共產黨打死了,所有人都被趕至集中營(新村)。父親不要去,就帶著他們搬去江沙市區,到崇華小學幾個月,再後來到了太平,父親從事跟羅裡和送貨,居住在亞答屋,地上是泥,無廁所和沖涼房,水源取自河或水井,燈光也是取自火水燈、臭土燈和大光燈。
他說,在太平後廊小學讀了幾年,總結下來他總共進出過7所學校,升至華聯中學時,當時校長是來自檳城鍾靈中學的訓育主任,並採取新加坡的數理英化制,而中文和歷史採用華語,也將每一節增加至45分鐘。
讀高一時面臨中學改制
在1962年,當他讀到高一時,面臨中學改制,華聯中學被分成華中和獨中。記得當時,獨中專收“破銅爛鐵”,中四可收取有5年歲數偏差的學生就讀,他讀了中四和中五的華中後原本可畢業,但他決心回到獨中念高三。
在1963年,林國璋是全霹靂學聯籃球賽代表,也是唯一的太平代表,高三的他還去新加坡參加元首杯。
要維持中華文化價值觀
“華文獨中不僅是提供純粹的教育,也傳授儒家思想等源遠流長的文化;國民型中學(華中)一定要努力保持中華文化價值觀。”
也是三德中學署理董事長的林國璋說,中文的價值是不可磨滅的,今天中國已崛起,經濟價值越來越高,中國可研發科技,儘管面對歐美的制裁,仍然選擇自我研發。
而本著對中華教育的愛戴,林國璋的4名子女在華小畢業後,也沒有繼續在三德和聖母中學就讀,而是選擇了培南獨中。
他希望獨中在未來會優化教學,提高師資培訓和更靈活教育,例如不只是注重學術,也應針對學生的其他特長,給予鼓勵,甚至提供獎貸學金。
林逸揚:獨中生出國深造不難
身為林國璋長子的培南獨中副董事長林逸揚說,本身是在培南獨中完成中學教育,子女也在培南獨中就讀高一和初中一。
他表示,原本是在育才小學求學,在四年級的時候就轉到了三德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直接轉到培南獨中,讀劍橋課程。
他坦承,獨中課程上課時間很長,早上7、8時上課至下午3至4時,但當去國外升學時,卻發現輕鬆了許多,因為科目少了,時間也多了很多,所以對於獨中生來說,要到外國上頂尖大學也不難。
如今培南獨中依然是注重數理英化,也是少數同時推行劍橋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和統考制度的學校,達到銜接國際教育舞臺,又同時保留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