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旅游

|
发布: 6:38pm 15/11/2023

军事遗迹

金城镇

模范街

珠山聚落

军事遗迹

金城镇

模范街

珠山聚落

[臺灣/金門]封存在時間膠囊裡的緩慢之城——金門

报导、摄影:本刊特约 张佩莉、部分图片由团友提供

緩慢,是我對金門的第一印象。

島上,道路平坦寬闊,車子不多,但駕駛有嚴格的速限規定,市區道路時速不得超過50公里,郊外道路不得超過60公里,稍近接近速限,車內的警示器就嗶嗶叫。所以,還是慢下來吧,慢慢走,慢慢看,看經歷了45年戰地軍管後的金門如何走出自己的樣子。

ADVERTISEMENT

自1992年邁入觀光金門的新時代後,金門人口逐年增長,有一籮筐的發展計劃等著開跑,但就目前而言,這個總面積150平方公里的島嶼給人的感覺還是悠閒的──

道旁都是綠油油的樹林和高梁田,戰地遺蹟遍佈全島,閩南古厝和番仔樓也隨處可見。這些老建築像封存在時間膠囊裡似的,不是三兩棟,而是一整個聚落,完好保留了下來,更難能可貴的是,聚落裡依然有煙火氣,老金門的生活味都藏在那裡!

 在瓊林戰鬥坑道外,就看到兩個老人家在曬當地人稱作“安籤”的番薯籤,走進以輕靈飛動的燕尾脊聞名的山後民俗文化村,也看到有人在古厝前擺了簸箕曬紅心芭樂幹。農曆七月,夜遊金城鎮,只見家家戶戶門前張掛普度燈,給好兄弟指路照明,這盞古老又充滿人情味的燈火在其他地方已難得一見!

  ──從戰地金門走向觀光金門,許多東西都不一樣了,但金門人的生活步調依舊慢悠悠,寧靜而美好。

東門菜市場裡騎著摩托車買菜的民眾。
上了年紀的攤販排排坐,背景是建於1812年的邱良功母節孝坊,也是金馬區現存牌坊中最為完整壯觀的一座。
用高梁穗綁成的笤帚。
百年老店存德藥房的門面是一塊塊拼起來的長木板,上面寫編號,懷舊感十足。

/校長的家

閩南傳統聚落群是金門珍貴的人文地貌,規模較大且保存完善的有7個聚落──瓊林、珠山、歐厝、南山、北山、水頭和山後,總共千多棟古厝,部分經金門國家公園修復後轉為民宿,既保有閩南古厝之美,又具備現代化空調和衛浴設施,還為旅人精心準備早餐,讓“古厝民宿+道地早餐”成了金門的一大觀光亮點。

我們很幸運,除了早餐,還吃到宵夜,因為下機抵達珠山聚落時天已經黑了,走進古厝民宿“校長的家”,就看到主人準備了一桌金門小吃,有肉羹麵、蚵嗲、紅心芭樂、石花凍、仙草蜜等,豐盛的美食,親切的招待,讓風塵僕僕飛了一天的旅人有回到家的溫暖!

接下來兩天的早餐,還吃了蚵仔麵線、牛軛餅、燒餅、小籠包、廣東粥配油條等,都是主人私心推薦的金門必吃早餐。睡醒後不用出門,在古意盎然的榆木餐桌上享受豐富的在地早餐,是入住古厝民宿的小確幸。

  “校長的家”是一棟三落燕尾脊大厝,以漳州青白石和福州杉木打造,很有大戶人家的氣派。民宿本來是珠山小學創辦人薛崇武的祖厝,軍管期間曾被充作小學使用,成了民宿後,裡面的6間房分別取名“一年一班”到“六年一班”,還煞有其事地頒佈“校規”(住房須知),讓人一秒回到小學生時代!

走出家門,珠山聚落也是一個非常適合散步的寧靜聚落。

珠山,昔稱“山仔兜”,是被山丘環護的意思,聚落以宗祠為中心向兩邊拓展,環繞著大潭而建。 650餘年前,這裡是薛氏單姓聚落,今天大多數村民仍姓薛。

戶外走道鋪紅磚,出門鞋底不碰泥土,盡顯珠山當年作為“第一僑鄉”的氣派排場。跟其他聚落一樣,村裡不是閩式古厝,就是俗稱“番仔樓”的洋樓,“番仔”是當年金門人對東南亞的稱呼,19世紀中至20世紀初,金門謀生不易,許多人南下討生活,俗稱“落番”,衣錦還鄉後紛紛“起大厝”,蓋的就是中西混搭的“番仔樓”。

目前聚落的村民約有80人,仍住人的老厝約有30棟,許多空屋傾頹了,雜草叢生,但看得出有經過適度的整理,殘垣上掛著“傳統聚落頹屋雜木清理”的木牌,末端署名“金門國家公園”,讓人知道它們是有人照料的,也許不久的將來就能重生,重現昔日光輝了。

體驗入住懷舊又充滿人文氣息的閩南古厝,成了金門的觀光亮點。
600多年曆史的珠山聚落,古厝與潭水相互輝映,清幽動人。
一棟棟閩南傳統建築像封存在時間膠囊裡,保留至今。
模範街的紅磚拱廊洋樓,融合了日本、閩南、西洋、南洋的建築特色。

金城鎮/模範街

因為有過一段“落番”的歷史,所以金門有洋樓、廣東粥,也有“巴剎”“五腳基”和“鐳(duit)”等南洋味十足的外來詞彙。走進金城鎮模範街,要看的就是有“五腳基”的紅磚拱廊洋樓建築,以及刻印在石板上的“巴剎”二字!

這條用僑資建設的街道建於1924年,格局整齊宏偉,充滿建築藝術之美,街口就是古早味十足的巴剎──東門菜市場,小販在馬路旁擺攤,賣的東西很簡單,可能是一桶石蚵,或一堆番薯和芋頭,或高梁穗綁成的笤帚等,滿街都是上了年紀的攤販,那情景和大馬小鄉鎮的巴剎如出一轍!

更有趣的是人們都是騎著摩托車買菜,人完全不用下車,想要買什麼,摩托一停,身子前傾然後就開始討價還價,乾脆利索!

巴剎的一端有一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走遠一點還有陳氏宗祠、浯島城隍廟、清金門鎮總兵署等古蹟,總兵署是清朝衙門建築,四進式兩廊的四合院仍有一股肅殺之氣。此外,老街莒光路上還能看到傳統理髮店、布料行、老藥房等,絕對值得犧牲睡眠起早走一趟。

金門版摩西分海,海水退去,露出石板路通往建功嶼。
“牡蠣人”象徵反登陸樁“軌條寨”的長腿上,長滿金門石蚵。
後麟步槍模擬射擊館,除了模擬真槍射擊讓人直呼刺激之外,軍服也很乾淨,值得一讚。

軍事遺蹟

來金門看軍事遺蹟,三不五時就會聽到“古寧頭”和“八二三”,為了避免鴨子聽雷霧煞煞,不妨先做功課,認識這兩場金門最重要的戰役。

古寧頭戰役發生在1949年10月25日,主要戰場是古寧頭,兩軍激戰56小時後,留下彈孔累累的北山洋樓,保住金門,開始了國、共雙方的長期對峙。八二三則發生1958年8月23日,共軍對金門發動猛烈炮擊,85分鐘內發射了3萬多發炮彈,接下來的44天,發射了將近48萬顆炮彈,史稱“八二三炮戰”。

在烈嶼鄉的後麟步槍模擬射擊館,遊客可以換上迷彩軍服,提著T91戰鬥步槍,在模擬古寧頭戰役的巨型布幕前,與敵軍展開生死戰。仿真步槍有一定的重量,連射擊後座力也唯妙唯肖,搭配聲光效果,緊張得讓人手心冒汗!

金門東北角的獅山炮陣地,每年吸引24萬餘人次遊客到訪,這裡可以看到在八二三立下戰功的8吋榴炮,還可以看雄赳赳氣昂昂的炮操表演,榴彈炮引爆時的巨響和火藥味,震撼人心。

建功嶼是可以看金門版摩西分海的戰地遺蹟。摩西分海,科學稱之為潮間帶,退潮時,海中開中一條約半公里長的石板路,通往建功嶼,中途中有荷蘭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作品“牡蠣人”、蚵田和潮間帶溼地生態可以看。一上島就聽到臺語腔很重的廣播,營舍、瞭望哨、機槍堡等遺蹟都還在,靠近時依稀可以感受到當年劍拔弩張的氛圍。

從建功嶼可以眺望金門最新的打卡地標──金門大橋,大橋去年10月才通車,連接金門與烈嶼,主橋塔有著“高粱穗心”的獨特造型,傍晚可以看醉人夕陽,晚上有璀璨燈光秀,不管任何時間,都是捕捉美照的最佳佈景板。

金門大橋主橋塔的“高粱穗心”造型,傳頌金門高梁酒的“香”與“醇”。
金門大橋夜間燈光秀,在黑暗的海面上流光溢彩。

裹著石蚵、包菜、韭菜和芹菜的蚵嗲,每一口都能吃到鮮美彈牙的金門石蚵。

牛軛餅的形狀像牛車架在牛脖子上的軛,口感介於糕和餅之間,帶焦糖香氣。
“雙胞胎”,又名“倆相好”,類似油條,但裹著一層糖衣,外脆內Q軟。
廣東粥據說也是金門人從南洋帶回老家的東西,粥裡有豬肝、手捏肉丸、蛋花等,用油條沾著吃。

行程策劃:旅遊玩家雜誌
鳴謝:臺灣觀光署駐吉隆坡辦事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