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10:00am 17/11/2023

非预期的悲伤

儿童生死学

天文法师

恐慌、焦虑安抚

死亡安抚

灵性辅导

Spiritual Care

提供宗教和情感支持

院牧

anticipatory grief

预期的悲伤

灵性关怀

生死教育

生死

天文法師/在生死麵前,大人小孩都需要靈性關懷

报道:本刊 张露华、摄影:本报 黄志汉、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對成人是一門難修也難成的學問,但它也是兒童要修的學問,讓他們在以後成長路上不會因突如其來的死別而無法前進。

ADVERTISEMENT

從事靈性關懷多年的天文法師表示,當小朋友面對死亡或親人死亡時 ,不同年齡和階層的小朋友會有不同的反應,不一樣的背景與教育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但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死亡性質。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對小朋友進行靈性關懷,需要更謹慎

他表示,死亡悲傷有分“預期的悲傷”()與“非預期的悲傷”,如媽媽患癌往生,父親雖然在知道太太患癌後早晚都要面對這一天,只是當悲傷到來的那一天,父親還是會感到不知所措,無法面對孩子,非常需要別人的關懷。

“反之一些來得太突然的意外死亡,家人還未來得及準備就要面對這個無常,家人無法接受,進而為過去感到自責,甚至自殺,兩種悲傷有所不同,所以要觀察死亡性質來幫助家人,當中要非常清晰,因為不一樣的死亡本質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他表示,而對小朋友的靈性關懷更需要謹慎,首先必須讓小朋友知道什麼是死亡,同時必須等到他願意說,或覺得放心情況下才說出來。在這情況下,小朋友最需要有人聽他說話。

“可是很多時候大家在跟小朋友談死亡時,都會用一些隱瞞式字眼,不肯去證實死亡這件事,對已經知道死亡是什麼的小朋友來說,不是好的處理方法,大人往往低估了孩子,覺得他們還小,最好不要讓他們參與,但同時又擔心這樣的做法會影響他們正常心理發展。”

靈性輔導不僅僅侷限於臨終關懷

出生於馬來西亞,目前是香港寶蓮禪寺董事及Universal Kindness Caring Buddhist Society主席的天文法師,擁有澳洲蒙納士大學幼兒教育碩士及英國劍橋大學教育研究碩士。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天文法師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教育研究碩士課程。

之後也到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修讀佛教關懷課程及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臨床靈性關懷師課程(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讓不同宗教的學員到醫院當(Health Care Chaplain),為有需要的病人、家屬,甚至是醫護人員以及關懷。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天文法師(左四)學員們在史丹福醫院和督導老師合照。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天文法師領取臨床靈性關懷課程畢業證書。

他解釋,院牧服務是跨宗教的,可以是佛教的法師,基督教牧師或其他神職人員,需要在醫院輪值上班,以病人為優先,哪怕是沒有宗教信仰的病人也會得到關懷。

“好比他是法師,不能只關懷佛教徒,其他宗教信仰的病人也要照顧,協助他們從宗教信仰中找到力量,沒有宗教信仰者也可以得到情感支持或者通過藝術治療、自然療法得到幫助。在我服務的那家醫院,也必須兼顧兒童醫院,所以也處理過一些兒童個案。”

“如果病人堅持要求同樣宗教信仰的輔導員,我們也會轉介和寫在記錄簿,讓第二天符合要求的院牧來見他。”

天文法師表示,靈性關懷()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心靈精神層面和意義的照顧和支持。它強調人的心靈、信仰、價值觀和意義的重要,並嘗試滿足人的心靈需求和探索個人的生命意義。在宗教方面可能涉及提供宗教儀式、禱告、冥想或其他靈性實踐。

“靈性輔導是世界的大趨勢,不再侷限於臨終關懷,難道還未臨終就不用關懷嗎?只有正視死亡,接受死亡,才能做後續的事情。”

他表示,在醫療環境中,一些人在面對嚴重疾病或痛苦,他們的信仰和精神層面可能比醫學治療本身更為重要,宗教信仰是其中一個資源,院牧可以用宗教信仰、遊戲療法或自然療法來幫助病人,一切以病人為主,而不是從宗教出發。

用不同方式引導不同年齡層孩子談

他認為,很多人都把生老病死當作理所當然,但當我們遇到的時候自己也接受不來,小孩就更不瞭解。除了死亡意外,生病也是一樣,老人病死與成人病死,給親人造成的衝擊都不同,如何確認小朋友是知道死亡這個事實?天文法師表示,可以從談話,或者讓他們畫畫,引導他們講出心聲,從圖畫的形狀、顏色一一去引導他們說出圖畫的象徵意義。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他表示,有的小朋友表達能力不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聲,所以在美國若接到小朋友個案,通常都需要一個團隊來輔導,如心理諮詢師、醫生等不同的專業人士來共同協助與支援小朋友。

他表示,有的人無法通過言語表達,而由身體或情緒去傳達他們當下的感受,他們會感到不舒服,沒有胃口,情緒暴躁等,都需要通過觀察、詢問來找尋答案。而且還要看死去的人跟他的關係,父母、手足都有不同的情感,就需要用不同的支援方式。

他強調,孩子不是不明白死亡,只是缺乏讓他們明白的語言,與他們一起去探索的機會,所以必須先了解孩子對死亡的認知,再從正確的觀念去跟孩子解釋死亡。

他表示,現在的孩子都會玩電動遊戲,有的是殺戮遊戲,他們只是知道遊戲裡的人物死了,但不明白死亡真正意義是什麼。可當他們在醫院面對真實的死亡時,他們會有很多想法與很大的反應,因此我們要從不同的方面與形式去跟他們溝通。

“所謂很大的反應,就是不接受死亡,親人到了臨終階段,有的孩子一直不願進去病房,不想去見母親最後一面。有的孩子則相反,緊緊握住親人的手,不肯放開,情緒變得很緊張,不想讓親人離開,還有的是呆在那裡,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

“這些不同的反應,不代表他們不知道,只是當下還未消化,所以不懂得去處理。”

大人應灌輸小孩正確死亡觀念

除了死亡安撫之外,還有一些病人手術在即而顯得忐忑不安,整晚睡不著,甚至感到恐慌、焦慮。當下除了護士可以安撫病人之外,也會要求院牧到來開解病人。如果病人沒有宗教信仰,可以教他們呼吸法、冥想、香薰等放鬆方法來幫助病人。

“這些方法都可以應用在小孩子身上,但必須用小朋友的方式、語言去引導,最重要的是根據適當的年齡來開導。但要記住不是去主導,而是引導他們一起去探索。”

天文法师/在生死面前,大人小孩都需要灵性关怀

天文法師表示,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會有兩次面對死亡的機會,那就是父母,如果結婚的話又多了兩個(另一半的父母),還有兄弟姐妹、親戚朋友,所以我們要正面看待死亡。

“誰都會死,死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同,有的死得很舒服、平靜,但大多數人在死亡都會有少少掙扎,只是旁人不知道而已。所以如果可以提前做告別儀式,跟所有人道別,是最理想的死亡方式。”

天文法師表示,成長階段的小朋友對死亡是最迷惘的,在懂與不懂之間。一般來說,大人都覺得5歲以下對死亡沒有概念、不會哭,但那是大人的想法,你們有沒有問過小朋友呢?

“但哭不出來不代表他不傷心,只是當下那個時候死亡來得太匆忙,衝擊太大與太震驚。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來給孩子上生死教育,如寵物死了,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告訴孩子這就是死亡的過程,雖然孩子會很痛心,但我覺得是一個成長,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過程去學會怎樣面對死亡。”

他強調,雖然知道什麼是死亡,但無論你經歷多少次,當死亡是發生在自己親人時還是會悲傷,只是作為大人,有責任給孩子知道正確的死亡觀念,當死亡來臨時再跟孩子一起去探索死亡。

相關文章:

如何走出喪子之痛?/將“死亡”轉化為“往生”,瞭解生命是永續經營的
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真正的“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著去”的
羅耀明/華人社會向來避談生死 如何在生活中與孩子談“死亡”?
吳若權/為自己打造安心暢快的人生下半場
父母生病了,照顧者如何在生活起居上照料?
愛長在【生命留書】/閉上眼,緩緩呼吸,不驚不怖不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