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學說經濟

發佈: 7:20am 18/11/2023

電動車

本報特約

空氣汙染

一氧化碳

張恆毅

低碳環保社會

電動車

本報特約

空氣汙染

一氧化碳

張恆毅

低碳環保社會

张恒毅.改用电动车,就能转型低碳环保社会吗?

不是不好,只是要成为真,不光是(汽车)科技要升级,人们的(代步)行为也要进步。后者不能少了政府的帮助。

ADVERTISEMENT

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有几项关于电动车的奖掖措施。这包括了几种电动车的类别,兹列如下:

1)予年收入低于12万令吉者提供购买电动摩托2400令吉回扣;

2)予购置电动车充电设备者提供2500令吉所得税减免,租赁者2年,购买者4年;

3)国家基建公司(Prasarana)出资6亿令吉购置150辆电动巴士和建造3个巴士仓;

4)政府拟转用电动车为官车。

与此相关的,还有取消柴油津贴。有不少论者认为,这一步,显示政府有决心几年后取消汽油津贴。这么一来,政府一方面奖掖购买电动车,一方面拟订提高汽油车的代价,双管齐下,似乎十分有利我们国家转型,走向低碳环保社会。

然而,同样是借助外力代替双脚,电动车真的比较环保吗?

一、汽车的问题:。燃油汽车靠燃烧汽油来发动,结果是空气污染。不要以为所谓废气,只要看不见闻不到,就没什么好怕了;空气污染是个隐秘而切身的问题,关乎个人生命健康,也关乎地球的生态健康。

首先,是。一氧化碳是由于汽油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开车走走停停的,引擎不会一直处于彻底的燃烧状态,一氧化碳自然伴随着二氧化碳排出。新款汽车会装置转换器,把有毒的一氧化碳,加速氧化成二氧化碳,大大降低一氧化碳浓度。但在汽车行驶以及发动时,仍有部分一氧化碳未经转化而外溢。转换器残旧的老车(5年以上)也会排放更多一氧化碳。

电视剧里、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在车中睡着而一氧化碳中毒死。那是极端严重的后果。稍微不那么严重的,会影响思考和情绪,进而影响驾驶安全。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围绕着汽车讨生活的人(各种司机、车厂维修人等),受到一氧化碳的危害更大,而且是长久而慢性的。我们不妨体贴留意一下,驾完长途车的爸爸,脾气是不是比平时更差一点呢?

汽油车还排放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这些氮氧化物和空气结合并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因为二氧化氮是棕黄色的,所以在二氧化氮集中的城市,在午后常常可见棕黄色的景色。这不是美景,这是污染的结果。我们吸入太多这些气体,就会眼痕鼻痒喉咙痛。你是不是常常不经意地要去搔这些痒呢?

我们知道,这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大部分是无色也无味的。看得到的烟霾要怕;看不到的毒气,更加需要警惕。所以连尾气管都不需要的零排放电动车看起来更好。

二、汽车型社会的问题。大马人生活出入靠汽车。这不只是乡郊问题,就连在吉隆坡,大部分人也是用汽车出出入入。偌大一个大马,有着三千多万人口;区区一个东京,就能把全马人容纳。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巴生河流域人口比现时多上一倍,马路交通会有什么结果?

不用那么夸张,在巴生河流域讨生活的全体人民早已深受其害。因为车辆多,而且交通阻塞造成汽车静止时间长,上述的空气污染已在悄悄危害我们身体;短短距离,却要花上个半小时,不只浪费时间,还损耗身心灵;开车上路,也不能友善待人,而要把所有路上的车辆当作敌人,然后凶悍地抢路。社会全体人士的幸福感大减,是肯定的。

三、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汽车和全球暖化的关系主要在燃烧汽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简称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顾名思义,温室气体的作用,就像给地球加盖了一层温室玻璃,让地表温暖可居;但是过多温室气体,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汽车是很多国家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在马来西亚,交通是第二大来源,占了四分之一。谁是第一?发电。发电占了二分之一!

这就带到本文的核心问题了:转用电动车,就能转型低碳环保社会吗?

答案有深有浅。浅的,就是如果我国的能源组合(energy mix)维持原状,即多数电力来自燃烧煤炭和天然气,转用电动车只是把碳排放,从汽车尾气转移到发电厂烟囱,对全球暖化没有帮助!所以如果要用电动车促进低碳环保,必须同时改善能源组合,比如鼓励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同理,之前提到的空气污染问题,不是电动车没有,只是转移到了发电厂。如果能源组合与除污技术没有跟上,空气污染不会减少。这就是汽车型社会的本质。

全民转用电动车,因为代价不菲,难;全国改善能源组合,因为代价不菲,难;而如果能源组合不改善,转用电动车并无整体好处。

在这样的过渡阶段,改造汽车型社会是更需要的。这有什么难呢?撤销汽油津贴,然后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务实的双管齐下。试想想,要是公共巴士系统不扩大、服务不改善,同样是乘客稀疏的巴士,同样是私家车通街跑;政府花6亿令吉换电动巴士,又能减多少碳?至少,不比减少私家车数量有效吧?电动车不是不好,只是要成为真低碳环保社会,不光是(汽车)科技要升级,人们的(代步)行为也要进步。后者不能少了政府的帮助。

(本文与张恒学共同撰写。)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10am 24/04/2025
张恒毅.天然气发电,有必要吗?

电是为人而发的。大家不要忽略了今年地球日主题的主词——“OUR power, OUR planet——“我们的”。环保发电,也要注重人们的公共安全。

4月23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最初是一个环境保护的校园运动,今已发展为标志性的世界活动。今年的主题“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主打再生能源发电的推广,毕竟全球34%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发电和产热。

全球的再生能源发展讨论,着重于太阳能与风力,因为它们技术成熟、价格合理,也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然而,它们的一大缺点是,发电强度随气候而变,时而过剩,时而不足,再生能源安装得越多,就需要越多的储能系统或辅助型发电。

储能系统,像锂电池,若要满足稳定电网供需的规格,需求量非常大,装置成本高,除非是在非常紧急并有浮动电价机制的地区(即因应需求,供电商可买低卖高的市场机制),才会有投资的经济诱因。

澳洲南部的电网是一例。 2017年马斯克开玩笑地打赌,特斯拉可于100天内设置好电池系统,否则免费赠送给当地人。这个系统安装的电池量相当于2600辆电动车;后来有同行朋友在《自然》子刊分析,假设全球销售的电动车都有办法连上电网,充当业余的储能系统,那最早在2030年可满足世界需求。

当然,以上是理想化的学术讨论。现实中,增设再生能源,更常伴随着天然气发电厂。这是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

天然气发电厂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可在几分钟到小时内迅速启动,补足气候不佳造成的再生能源发电缺口;燃煤和核能发电厂则需要12小时以上,远水救不了近火。

德国就在过去二十年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他们装置了大量的再生能源,却也加重依赖天然气调节发电供需。于是通过大型输送管,向俄罗斯采购大量天然气,直至俄乌战争影响供给时,才手忙脚乱地调整应对。当时甚至有海底输送管被士兵刻意爆破。

即便天然气是会排碳的石化能源,而核能有安全和废料处理的隐忧,欧盟却把天然气与核能一并列入《欧盟可持续活动分类》(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作为“过渡技术”(transition fuel)。

原因是天然气发电的碳排放相对低,约煤炭和石油的四成左右;要是搭配汽电共生(即同时发电和产热),在工业上的减碳效果会事半功倍。

另一原因则牵涉到政治。据说,在选取过渡技术时,德国拥护天然气,法国则拥护核能。两个欧盟大国最后各退一步,把各自拥护的技术都列入可持续活动清单。

马来西亚的国家能源转型计划(NETR)提出要大量增设新能源,以及慢慢淘汰高污染的煤炭,天然气发电会是短期内的重点发展对象。例如,从2025到2035年,太阳能就预计要增加三倍,从5.5 GW到14GW;而天然气则预计从19.3 GW一直扩张到25.7 GW。之后,天然气供应就会保持,进入高再生能源时代。

天然气是我国的重要资源。 2024年,我国是全世界第五大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也占了国内能源总供应(total primary energy supply)的43%;作为“过渡能源”,这个比例只加不减,预计在2050年达到56%。

在能源转型的路上,我们国家不幸发生了布特拉高原天然气输送管爆炸事件。

我国从1960年代起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于1980年代开始建造半岛天然气输送系统(Peninsular Gas Utilization,PGU)。布特拉高原爆炸的是PGU管道。

我们必须强调,能源发展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所以公众生活环境的安全,必须是优先考量。这起案件的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不宜多评。

反而,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强化公共卫生及安全的讨论,落实透明及公平的管理制度,向先进国看齐。要知道,输送管爆炸事件近年也在比利时、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生过,维基百科有专页介绍。

电是为人而发的。大家不要忽略了今年地球日主题的主词——“OUR power, OUR planet——“我们的”。环保发电,也要注重人们的公共安全。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