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一些河婆前辈还有再往北迁开垦,亚逸文满和武吉峇都也都是河婆人的聚集地。如今你若来以上这些地方做田野调研,当地人会请你吃擂茶和菜粄。
由马来西亚河婆文化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世界河婆文化节”于本月在柔佛南部举行,邀我主讲《柔佛河婆人的史迹》,于兹也在这里分享一二。
ADVERTISEMENT
相较于其他籍贯,河婆客家人前来柔佛发展较晚。但在20世纪初,英属“五州府”(马来属邦)的客家人移民大幅增长,尤其是柔佛境内的客家移民在1911年至1921年此十年间竟迅速增长了80.6%,其中有不少是河婆人的到来移垦。这主要是橡胶种植的初兴,以及柔佛铁道的舖设。柔佛铁道不是往经济较早开发的西海岸沿海线路,而是往较偏内陆山区的舖设,以期开扩新的垦殖园坵。
20世纪初柔佛火车铁路的舖成,贯通马来亚的经济大动脉。火车驿站旁的市镇跟着开埠或兴旺起来,华人移民亦随之增加,今属古来的士乃就是火车从新山开往北方的第一站。而较晚来的河婆人就沿着这条中贯柔佛内陆新开的铁道两旁聚集,开芭移垦,最初就聚集于士乃。
最初移垦柔佛的河婆人多属二次或多次迁徙,一是从中马雪隆南下,而另一更明确的路径是从今印尼原本采矿的勿里洞北上士乃。他们之到来,主要是务农,基本生计多是割胶、种黄梨和养猪、种菜。
士乃的开发,源于港主时代潮州人的开港。但若谈士乃市区的开埠发展,就不得不提两名河婆人:黄炳南和黄子松。先说黄炳南,炳南是他的字,其名黄纲宁,河婆马头村人。年仅十七岁(1883年)就被“卖猪仔”到荷属印尼勿里洞当锡矿工人,惟几经奋斗竟成为事业有成的锡矿业主。
1926年黄炳南从勿里洞迁往柔佛士乃发展,并招募大批河婆同乡新客前来开芭辟地,在今士乃市区的郊外野地创建一千多英亩的南美园和德茂芭,种植橡胶和黄梨。由于其胶园广大,当地人也就以其园口名称而习惯称他为黄德茂。
当时的士乃市街原只有几家潮州人经营店舖的上街,黄炳南到来后乃在士乃埠上街之下边兴建了数十间店屋,俗称下街场,并于1934 年更在下街场建了一座德茂同乐大戏院和一栋带有中西合壁四合院格局的洋楼。此外,他还捐助地段予当地政府建巴刹,带动士乃市街的民生经济活力。
但那栋洋楼,黄炳南并没有久住,产业易主。日据时期更是被日军占据,是拷打审问抗日嫌疑的地方。战后初期,1947年士乃成立以黄姓宗亲为凝聚的江夏堂互助会,次年黄姓族人与屋主商议,以这栋洋楼为会所,遂名江夏堂。1970年在原地成立柔南黄氏公会,并购得这栋江夏堂。
士乃之与客家,原与黄姓河婆客家人之移殖有关,而如今之江夏堂不仅是士乃的重要人文地标,亦是社区凝聚的核心。其屋前方有宽阔的免费停车场,便利民众来市区街场采办和饮食,游走老街。看古厝如看花,当珍惜。那是士乃的宝屋/宝物。
说起江夏堂的创建,又得提及另一名发起先贤黄子松。黄子松,河婆连城寨人。年少南渡,原在吉隆坡锡矿场工作,后南下士乃与蔡姓同乡合资经营杂货店,之后自立开设酒庄,并涉足士乃周边的黄梨种植和运输业。
1924年他斥资在士乃建设新街场。黄子松不仅是名殷商,也是地方领袖,热衷文教事业,并积极于抗日筹赈,响应和资助一百多名南侨机工投入反法西斯阵线的抗日战斗。这些南侨机工先集合士乃,黄子松甚至借出自己公司的运输罗里,供这些热血青年充当驾驶训练的交通工具,一时传为佳话。
随士乃之移垦,其周边地区散居不少务农的河婆人。从士乃至古来市约六英哩,原本有个海南港。可能是早年有个海南人经营茶室而得名,但后来反成了客家人为多的地区。海南港原分上、中、下港,其中的上港和中港从事割胶的有90%是河婆人。
很遗憾,紧急法令时期英军为阻绝马共,在海南港进行焦土政策,村落房屋尽毁,一些人还被遗送出境。惟海南港下港有一蒲莱山下支流流向新山市郊的江加埔来。如今那里仍是河婆人聚集的新村。
此外,从士乃开垦,再往北古来,1937年在黄子松的协助下,一批河婆人再北上至24哩及其周遭地区。紧急法令时期迁村,众人被令聚集26哩建新村,亦即今天的加拉巴沙威新村。如今这个河婆客家村已是柔南出名的旅游打卡人文景点。而早年一些河婆前辈还有再往北迁开垦,亚逸文满和武吉峇都也都是河婆人的聚集地。如今你若来以上这些地方做田野调研,当地人会请你吃擂茶和菜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