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师资短缺是个老问题,数十年如一日,教育部长上台下台,人面已非,顽疾依旧。而师资问题的最新进展,更是让华教人士大吃一惊,深感不可理喻,因为这一次教育部长说: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过剩,无须培训。
ADVERTISEMENT
日前,教育部长法丽娜指出,该部已在今年开始启动“华淡小教师重新标签”计划,并预测未来5年内,即2024至2029年的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足够,因此,没有培训华文及淡米尔文教师的需要。台上的教长说师资足够,台下的董教总并不认同。
看数据办事,当然是科学决策方式,惟前提是相关数据须反映事实,协助决策者掌控全局。但教育部的“重新标签”计划,并没有如实呈现华小的华文师资现况。
董教总指出,教育部的统计方式不准确。据董教总的说法,教育部在计算小学教师的需求时把各科教师分开统计,即把华文教师归类为教华文科的教师,教导其他科目如数学、科学、历史、体育、美术等科目则归类为有关科目的教师,进而导致师资数据显示华小华文教师过剩。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亦坦言,教育部目前的系统统计公式和教师标签的数据,无法反映华小华文科师资的实况。既然如此,教育部何以仍要根据一个“不准确”的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来决定不需要培训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
教长依赖系统的数据,判断师资充足,可是在现实中的华小却面对师资不足的窘境。我们该相信冷冰冰的数据,还是活生生的证据?
教长指未来5年不需培训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难以让人信服,而且也非常不合理。需知,每年都有教师退休(包括申请提早退休),培育教师需数年时间,若教育部不做好详尽规划,届时资深老师告别杏坛,没有新老师接棒,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是的,教育部会说这是根据数据做出的决策,但问题是相关数据未能反映实况。
林慧英再三保证,会继续争取、讨论和协商,确保教育部每年培训华文和淡米尔文教师。她强调:“(华文和淡米尔文的师资培训)一定不能零,不可以。”副部长出手相助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纠正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要让教育部明白华小的师资问题到底有多难?这是一个沟通问题,只要双方有诚意,坐下来把数据摊在桌面上,一步一步厘清当中的复杂情况,必能达致共识,何必落到今日这般境地,各说一套。这不是要移民火星或攻克癌症的难题,只是要准确地收集华小师资数据,人才济济的教育部不可能做不到。
又是小拿破仑作梗?是与非都好,领导部门的是部长和副部长,她们责无旁贷。问题不难解决,教育部可恢复华小师资特委会圆桌会议或设立其他对话平台,召集相关利益者,与部长、官员进行交流沟通,三口六面讲清楚,戳破师资过剩的假象。
教育对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重要,无须赘言,快点解决师资问题吧,我们须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改善教育品质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的国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并引发严重爆炸,造成500公尺范围的区域陷入火海,失控的火势影响至附近民宅。
雪州消拯局主任旺莫哈末拉扎里的文告指出,火灾源于国油一条500公尺的天然气输送管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大火与住宅区只有咫尺之遥,消拯人员紧急疏散附近居民;国油子公司国油贸易有限公司(PDB)基于安全考量,暂时关闭布特拉高原附近的加油站。
有民众指出,早在三个月前就曾向地方政府投诉,亦即新建店屋的位置过于靠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发生火灾的位置,正是之前投诉的方向。
这场震惊社会的国油天然气管线爆炸,不仅关乎财产损失,更涉及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企业责任、新建住宅批准、天然气管道品质与安全维护与政府监管等多重问题。
天然气属于高易燃、高压输送的能源。如果管线发生破裂、密封系统失效,或输气压力异常升高,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检修维护、政府监管政策、管道与新建住宅区的距离都务必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雪隆地区,天然气普遍使用,管线直通住家厨房,虽然便宜方便,但谁知道埋在地底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否安全?
历史经验:台湾高雄气爆的警示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苓雅与前镇区一条输送丙烯的管线气体外泄,导致严重连环气爆,埋在地底下的管道炸开一道长度约六公里的大坑,造成32人罹难、三百多人轻重伤、300余栋房屋受损。
台湾当局事后调查,这次事故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线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地下管线规划凌乱,工业用丙烯管线穿越人口稠密区;政府监管不足,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事件显示,当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管线与人口密集区交错时,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为大马提供了重要警示:目前许多城市天然气管线分布广泛,若建设品质不佳、监管不力、维护不足,极有可能上演类似悲剧。
天然气管缐维护与居住安全共存
在这次事件中,国油的天然气管线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修是关键问题。参考台湾经验,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压力测试:用以检查管线是否存在异常压力变化,以防止爆炸风险;腐蚀检测,因为长期运输天然气会导致管道内壁腐蚀,需要透过超音波或内视镜检查管壁的完整;泄漏监测,利用感测器技术及AI侦测泄漏点,以便及时维修;施工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时没有偷工减料或存在设计缺陷。
这些检测若无法严格执行,必定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马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间较久,老旧设备更需频繁维护。如果这次爆炸与管道老化或检修不当有关,则说明国内天然气管线维护机制有待加强。
再者就是都市规划中,新住宅是否应避开天然气主管道?住宅区与天然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国际标准,天然气输送管线应与住宅区、商业区保持适当距离,以降低事故风险。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都市规划“可能”未严格考量这一因素,导致天然气管道与人口密集区交错分布而存在风险。
从这次事件中说明,政府应考虑制定(修正)更严格的法规,参考国外标准,包括新建住宅与天然气主管道保持至少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以防止不可收拾的灾难;制定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新开发区域不存在潜在风险;在高风险地区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系统,让居民能及时在危险发生前迅速应对。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政府应该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全面检讨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与监管标准,并强化施工品质要求。同时,都市规划政策也应纳入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以确保居住安全。
正如台湾高雄气爆事件显示,任何基础设施的不当管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与防范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更安全的环境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