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试听间

|
发布: 7:45am 20/11/2023

黑胶唱片

国光无缐电社

马六甲老街唱片行

Kok Kong Records Melaka

CD/DVD

黑胶唱片

国光无缐电社

马六甲老街唱片行

Kok Kong Records Melaka

CD/DVD

林佚/藏在马六甲老街的唱片行

作者:林佚

林佚/藏在马六甲老街的唱片行

前阵子回家一趟,趁着周末闲来无事,我走访了武牙拉也老唱片行。自从唱片业失去昔日光辉,而今尚存的唱片行不得不面对生意额下滑的困境,只能苟延残喘,在武牙拉也,也仅存两间唱片行而已—— “”(Kok Kong Records Melaka)与“艺海唱片”。

ADVERTISEMENT

这篇文,我想多着墨于“国光无缐电社”。毕竟不是记者,也没有采访经验,非常随性的,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业者聊了将近两个钟头。对像是位耄耋老人(83至84岁左右)与她的儿子——何先生。何先生表示,若他到了退休年龄,孩子不愿接手,这家唱片行只能收摊。

林佚/藏在马六甲老街的唱片行
(图取自国光无线电社脸书)

走进去,店铺门口摆着手写看板,青底白字,写着“Kok Kong Music Cafeteria”,从“Records”演变成“Cafeteria”,繁景不再,唯有改变营运模式吸引年轻人,何先生提出4个主要原因:唱片公司对零售业的支持度减少、消费群的消费模式转变、科技改变唱片的载体、盗版光碟和网上非法下载歌曲的出现。店面范围不大,布局大概都差不多:左右两面墙陈列着老唱片,角落桌也摆放着二手唱片,依保存状况、出版商等等来定价,约五十令吉、100令吉不等,非常便宜。这家店仿似滞留在旧时代,老板不再补货,成了一家名副其实的“没有新歌的唱片行”。墙上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猫王Elvis Presley、Bruce Springsteen、Roberta Flack、Charlie Kunz、Liza Minnelli、Bette Midler、Gene Autry、Bob Wills、Neil Sedaka等等,也有以哭腔唱法闻名的本地歌手黄清元、新加坡歌手丽莎LisaWong、香港歌手陈秋霞、台湾歌手包娜娜、甄秀珍等等,再加上一些比较跳tone的精选集专辑。这两面墙让我见识了那年头的唱片行如何滋养饥渴好奇的青年,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让他们的听觉仍然能与彼时的西方国度、中港台青年与时并进,算算业者的年纪,这些唱片大概属于她年轻时的时光。

据悉,“国光无缐电社”的店龄比“艺海唱片”和位于皇冠广场(Mahkota Parade)的“Inverno”唱片行还要老,它是一家即将超过100年的老店。早在六七十年代,马六甲曾有过“英雄”、“Odian”、“大华”等唱片行,均以中文唱片为主,唯独“国光”以西洋专辑居多(何先生母子受英文教育),因此英军荷军都爱光顾此店,每人平均购买七八张唱片,生意特好。尔后,军队返国,正好碰上台湾校园民歌崛起,香港成了流行音乐的重要输出地,影响力无远弗届,大幅度影响本地乐坛,唱片行不再见人龙,生意开始直线下滑,随着店租持续增长,唱片行相继结业。何先生表示,早年先父已买下这间店,才可避免还租金的压力。

林佚/藏在马六甲老街的唱片行
(图取自国光无线电社脸书)

特殊音质怀旧复古

我买了一张郑锦昌的,才100令吉。之前买唱片,并不像现在是为了追求什么复古情怀,纯粹是某些专辑买不到录音带,只好多花一些钱买唱片。随着时代来临,聆听载体少了“炒豆子”的杂音,一张光碟可以听几十年,黑胶不过是用来怀旧的古文物,谁也不会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CD/DVD濒临灭亡,黑胶又逐渐成为实体音乐载体的代表了。何先生打开手机,向我展示在欧美国家,一张黑胶的售价才40至50元,相比马来西亚,一张黑胶的价格达到三位数。这其中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黑胶唱片厂家多数源自美国、日本等,马来西亚则需要进口唱片(不是没有厂家,但数量稀少),加上员工的薪资酬劳都是关键。除非薪酬较高,有多余的钱,否则你绝不会想要花一笔钱买黑胶。然而,在欧美国家,连一个学生都买得起黑胶,从文化层面的感官体验、专辑刻面、封面印刷、出版商、装帧设计、音乐质感等,他们或许比我们讲究得多。看着一张张插在箱子里的黑胶,我惊觉,早期的本地乐坛出现不少乐团,从The Stylers、The Silverstone、The Travelers、The Melodians、白天鹅、浪花等等,一路到现代的新晋乐团,比如Babychair、MFMF,对于乐团的“定义”、“功能性”,从旧时代至今,究竟有何差别?碍于字数限制,我日后再深入的探讨,也顺便省略大部分的访谈内容。

临走前,何先生说,母亲年事已高,恐怕来不及在有生之年把毕生在这行业经历过的事一一告知,他劝我抓紧时间,多多光临,就算纯聊天也没关系。身为一个不太称职的专栏作者,写稿不仅是写自己喜欢的人事物,而是作为一条通道,让在乎音乐人的心思,能被在乎的人看到。谢谢何先生母子诚恳自在而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获益良多,我们后会有期。

更多文章:

Tom Phan/世界上听歌的人有两种
林佚/娱乐税,娱乐谁?
林佚/从“学广东话”到“唱广东歌” 唱出一首代表我 
Tom Phan/从25到0:本地音乐演出的复苏? 
林佚/为生命做一场美的功课──车志立《有生之年在乎的是》 
林佚/时下年轻人,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 
Tom Phan/《白夜克拉克》张栋梁的Magic Hour 
林佚/2023年倒数3个月:想随笔记录一些重要的事 
林佚/本地乐坛的软实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