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艺文

|
发布: 7:55am 20/11/2023

戏剧

红楼梦

西北孤鸟

谢师会

人物重塑

戏剧

红楼梦

西北孤鸟

谢师会

人物重塑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作者:西北孤鸟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葬花吟〉其中一句的前半句。下半句是“强于污淖陷渠沟”。在赖国芳创作的小说《》中的“谢师会”,主要人物刘老师也说了这句话——他是听到有人提纪瑞云(女主人公)之死,而“幽幽地”说的。读《谢师会》,读者很容易发现《红楼梦》的精神意义及其部分内容或结构元素为小说所借用。包括学生演《红楼梦》,并借代《红楼梦》人物名字直呼学生。在宴会里,刘还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今晚,贾宝玉和林黛玉都缺席。” 读小说,读者可从小说人物的行动线索,获取小说主题意义。“今晚,贾宝玉和林黛玉都缺席。”这句话,以及前面“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铺垫,推动了男主人公李国基的行动,起身向刘说出“积压心头多年的话”:“老师,有一句话,我早想对你说——我要谢谢你。”这句话看着很一般,但明眼读者都能理解作者为何以“一字一字流出”,来描述李说这句话的语气节奏?因为,这就是小说人物的行动时刻了,行动带来高潮,此刻,读者和人物一起获得释放,走向新生。

ADVERTISEMENT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谢师会》小说的人物行动(动作)设置,就是李国基的心结,以及这个心结的解除。这在里也是一样。编导保留了这个动作,只是做出了如下改动:

1.原著中上述刘说的两句话消失了。

2.国基没有和刘说“我要谢谢你”,而是反过来是刘和他道歉,说自己辜负了他。辜负了老彭。

于是小说的高潮,成了戏剧的大团圆。“大团圆”是中国小说与戏剧常用的一种结束模式。这一点容后再述。

这个改动是编导重新塑造刘老师这个人物的必然结果。在剧中,李奕翰饰演的刘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对学生谆谆善诱,引导他们认识、热爱中国文学、中华文化。但他在剧中面临的几件事的抉择方式,用剧中李国基的话来说就是“骗子”——默许校董干预校庆演出角色安排,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国基演出贾宝玉;认同学校开除瑞云,只因她参加“抗议华小高职委派不谙中文教师升任副校长”示威;不理因反稀土厂被政府对付向他求援的彭老师。剧中刘成了一个伪君子。但在小说里并不是这样。在此引述小说片段:

“《葬花吟》演出翌年,李光耀政府关闭南大,改制教育,华文中学在新加坡消失。刘老师与一批华教人士,组织起来陈情抗议。可是,在当政者强硬镇压的威胁下,人们很快便作鸟兽散。1987年,大马政府启动‘茅草行动’,关押大批华教活跃分子,有几位刘老师的旧时战友受到牵连。刘老师在长堤南端奔走,设法营救。然而,新政府不欲干涉马国内政,稍具影响力的民间人士,如陈董事,皆选择明哲保身。60年代的左派斗士,老的老,被流放的被流放,剩下的几个都已经妥协,或归隐,或被安置在优渥的职位上。他曾经景仰的长辈,没有一个愿意去踩这滩浑水。”

对刘老师的“指摘”,小说与戏剧唯一重合的只有:默许校董儿子取代国基演出贾宝玉。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岔一下题稍加说明:小说中的故事地点是新加坡,戏剧改编为吉隆坡。这个变更虽无伤大雅,不影响主题意义的阐发,但是小说的另一主题——对华文华语、中华文化的内涵在这一代人的眼前走向式微没落的哀痛,在戏剧里也就轻轻带过了。但本文重点要讨论的是:戏剧人物的重塑,对作品主题产生的影响。

回到小说的刘老师,作者对他的“评语”是:什么事都办不成。但作者给他的更多是同情,因为:时也,命也。所以,我们无法苛责,最多只说他能力不足。只是来到戏剧,安排刘老师站队冲突的另一方,或不积极维护正义,不帮自己人,虽可以从其身分立场去理解其中的不得已,不至于定义为反面人物,却也有点儿那个意思了。这当中的其中一项:对“不帮”的指责,就很难说服人了——彭老师要求刘帮他在学校复印抗议传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拒绝吧?

淡化原著的深刻主题

但我们理解戏剧的改编自有其选择根据及其逻辑。例如要求场景的集中、制造戏剧性与戏剧张力追求冲突的尖锐性。按导演的说法,是戏来到这个阶段,需要一场“交锋”来一次性化解整个戏的悬念(矛盾冲突),因此就让刘李来一次“决斗“了。只是这样的选择——对刘老师的重塑,结果是淡化了原著的更为深刻的主题意涵与哀伤情调。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西北孤鸟/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到“大团圆”──《谢师会》的人物重塑与改编

另外,戏剧与小说对20年后“两拨”人物的处理有所不同。小说的“两拨人”,一拨是刘老师、国基、小慧,(还有死去的瑞云与说着瑞云故事的“薛宝钗”);另一拨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其余人。这样的安排凸显了作者的爱憎,也为小说带来近似《红楼梦》结局的那种悲凉感——即便接下来的尾声安排了一抹暖色调,让“阑珊的灯火,温柔地撒在他们(国基与小慧)身上。”而戏剧的处理,就是上文提到的“大团圆”。鲁迅曾说:“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这里不去讨论一般戏剧大团圆结局的好坏,只是想谈本剧大团圆结局的意义。让人没想到原著小说避开的,在戏剧里却把它圆了。这样做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稀释了戏剧的悲剧性。关于道歉:有观众认为那个时代的老师不会道歉。而编导的解释是:老师为了大是大非可放下尊严向学生道歉,这凸显了刘与别的同代老师不同。我的看法则是道歉与否,对人物性格方面都可以自圆其说,但“道歉”这一动作对作品的第二主题:对中华文化式微没落的伤痛,却是伤口上撒盐的。

更多文章:

镜头下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我经过的那些人》摄影展
相辅相成的编剧文学与导演美学──台湾林孟寰 
吴伟才/用视觉预告未来 
双人表演艺术节:对立与冲撞间寻找答案 
西北孤鸟/“这个年代不能缺了像这样的佳作”──《谢师会》的意义 
叶伟章/多感官体验表演艺术,小池博史新诠奥德赛——《奥德赛之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