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說,在大馬,只有三分之一的15歲學生有能力分辨“觀點”與“事實”的情況,令人擔憂。
心碎教宗教課般教科學
他今日在大馬圖書出版商協會(MABOPA)舉辦的“2023年馬來西亞教育出版商論壇”上分享道,他曾到過大馬的課室,當他看見教師像教宗教課般教導科學時,他感到心碎。
ADVERTISEMENT
他說:“我是科學家的背景,我看見我們如何讓學生相信一些科學理論,給他們做大量的練習題,然後測試他們是否找到答案。這實際上與現代世界的科學一點關係也沒有。”
科學要質疑已知
他指出,科學不是重複生產已知,而是要去質疑已知,在人工智能(AI)的世界更是如此。
安德烈亞斯是在受詢及對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教師和學生該如何運用此科技時,發表看法。
他認為,人工智能是個很強大的工具,但是真正的挑戰是,該學習什麼技能來應對人工智能的世界,尤其是批判性思維、提出質疑以及提出正確問題的能力。
“以前我們給學生答案,但是在未來,我們要教導他們如何問對的問題,而不是重複生產我們年代的智慧,卻不質問它。
“今天當你上網搜查資料,你需要去質疑你所看到的,你需要學習分辨不同的資訊。當我看見只有三分之一的大馬15歲學生有能力從觀點中分辨事實時,令我擔憂。
“人工智能是工具,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準備好面對人工智能的世界。我們要有能力從不同的視角和角度看待事情,並且珍惜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是更大的挑戰。”
學習應重質不重量
此外,安德烈亞斯認為,大馬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多,應該減少對學習的“量”的重視,而是應該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學習的深度與思維方式上。
他指出,大馬學生的學習方式仍相當傳統,教學仍以傳授知識為導向。
建議教學以學生為導向
他建議,大馬的學習環境能更以學生為導向,教師能更加超越指導性教學的範疇,成為個別學生更好的教練或導師。
安德烈亞斯也說,在現今的社會,教導教師如何教書,已不再適用;教師也應該成為終身學習者。
“如果學生沒有看見教師們每天都在與新的問題拼搏,沒有看見教師們每天都在拓展視野、與其他教師和學校開啟合作,我不認為大馬的學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