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提供輔助和增強能力,而非完全取代人類智慧。
ADVERTISEMENT
日前我參與了優理大學(UNITAR)舉辦的線上教育3.0國際會議。我們討論了全球公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教育與人文學院院長瑪莉卡教授分享了她在近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觀察:學生提交的作業文筆流暢,幾乎沒有錯別字詞和語法問題,堪比專業作家的水平。
這一現象顯然得益於各種人工智能(AI)輔助寫作工具的幫助,學生們通過簡單指令就能獲得完美的文本輸出。但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這種AI輔助生成的作品會否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講師們該如何辨別學生們該有的創意與批評思維呢?
其實,AI工具的普及使得對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在這個逐漸由AI主導的時代,學生和教師在評估AI提供的數據和信息真實性時,都需要展現出創造力和批判性。這意味著,現在我們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如何使用AI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評估和理解這些工具提供的信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個體學習者應該開始發展算法思維,這是元思維技能的一種表現形式。算法思維使學習者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在所有AI工具之前,展現出創造性和批判性。除算法思維外,其他元思維技能還包括反思性思維和反射性思維。
反思性思維使我們能夠回顧和分析過去的事件和活動,而反射性思維則使我們能夠根據當前的刺激和情境作出反應。這些思維方式的綜合體構成了元思維能力,即對個人思考過程的認知和調控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分析、計劃、監控和評估自己的學習過程。
馬來西亞資格鑑定機構(MQA)在今年3月底也對生成式AI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發出了官方忠告。雖然MQA認可AI在提升創意、創新和競爭力方面的作用,但同時也提出了過度依賴AI可能帶來的風險,包括學生可能失去寫作、總結、評估、解決問題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此外,對AI數據和信息的過度依賴還可能導致學生誤用並傳播不準確的信息。
當前,關於在學術環境中使用AI工具的政策分為兩大陣營:支持使用和禁止使用。但從人類技術發展的歷史來看,我們可以預見,受監管的AI使用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趨勢下,我們需要認識到元思維在應對AI挑戰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培養和利用這種能力來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瑪莉卡教授在總結會議時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比喻,將AI在文本處理上的作用比作手機自帶的美圖美顏功能。美顏功能可以瞬間改善照片的質量,消除瑕疵,AI在文本創作和編輯中的作用也類似。
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AI在現代教育和寫作領域的重要性。AI可以提供輔助和增強能力,而非完全取代人類智慧。
教育領域需要平衡AI技術的應用,確保它既能提升學習效率,又不會削弱學生的元思維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