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有沒有足夠的華文科教師,決定了學生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中是否考華文,而SPM的華文科成績,則決定了一個考生是否有資格申請師範大學華小組。所以,中小學之間的華文師資可說是環環相扣,千絲萬縷。
專題報道:練珊恩
ADVERTISEMENT
中學有沒有足夠的華文科教師,決定了學生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中是否考華文,而SPM的華文科成績,則決定了一個考生是否有資格申請師範大學華小組。所以,中小學之間的華文師資可說是環環相扣,千絲萬縷。
令人擔心的是,政府中學華文科教師的短缺情況,比起華小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2022年的非官方數據,全國政府中學有約2200名華文教師,將近一半或逾千名教師將在10年內退休。在新血不足的情況下,教育界人士稱:“中學華文科師資將面對最嚴峻的斷層。”
中學華文科師資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版圖中不可或缺的拼圖之一。當這塊拼圖出現斷層或變小時,將無可避免使整體面貌產生變化,影響大馬華文教育的整體素質與命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無論是哪個源流的學校,也無論是什麼科目的師資問題,都談論也累積了數十年之久。本專題將聚焦政府中學華文科師資的問題,探討其原因、影響與改善建議。
當年重要培訓管道叫停
2事件打開師資缺口
談到我國政府中學將面對“斷層”的窘境,接受本報採訪的人士無一不追溯回兩個事件,即:
一、30多年前,師範學院仍為中學培訓師資,且全數畢業生將被吸納至政府中學教書,但是後來師範學院不再培訓中學師資,而這些當初從師範學院畢業的中學教師,如今已陸續退休。
二、在約2000年間,教育部為填補當時出現的中學師資短缺,而推出教師大學資格化課程(PKPG)特別計劃,讓小學教師在修讀大學學位課程後,可到中學執教;當初的這批教師,將在10年內退休。
30多年前2重要培訓管道
吉隆坡教育局華文科前督學彭德生解釋,30多年前,中學師資的培訓管道有二,即師範學院和大學;中學華文教師就是從師範學院的中學華文組及大學中文系而來。
他說:“那時候師資沒有太大的問題,之後師範學院停止培訓中學師資,完全依靠大學,華文師資就是靠大學中文系。這樣的情況經過約10年,就開始出現師資不足。
“所以在約2000年,教育部推出PKPG,鼓勵小學教師申請讀大學,具備大學資格後,就可以進入中學執教。”
他指出,PKPG持續五六年之久,每年為中學注入約100名華文師資;這約五六百人基本上解決了當時中學華文師資的短缺問題。
PKPG停辦 爆發華小缺5000教師
由於此措施是讓小學教師到中學教書,這也導致華小在2008年爆發欠缺近5000名教師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PKPG在2006年停辦,也是在約莫同一時期,教師教育學院(IPG)或俗稱的“師範學院”與蘇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學(UPSI,簡稱依大)明確分工,後者成為了政府培訓中學師資的主要管道。
受訪者說,師範學院與依大明確分工,也是造成師資短缺逐漸累積的原因之一,因為過去師範學院培訓的中學組畢業生,將全數被吸納至政府學校教書,依大的畢業生卻不一定要到中學執教。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各州各校統計方式不一
教部也沒正式計算方式
導致中學華文師資短缺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問題離不開教育部統計師資的方式,以及談論多年的標籤(Tagging)問題。
彭德生說,數據顯示國內目前缺約210名中學華文師資,然而每一州,甚至每一校的計算方程式都不同。
沒規定一週班數頂限
“以吉隆坡為例,有的學校的教師一週要教9班,每班4節就是36節,有的學校只要老師教6班。
“教育部也沒有正式的計算方式,沒有說明一名語文教師一週要教多少節才算達標,如果規定一週所教的班數頂限,例如最多隻能教6班,那樣才能準確地計算師資。”
教部計算方式太籠統
他指出,教育部的官方數據與非官方數據不同,主要是因為教育部計算師資的方式過於籠統。
“教育部是以全國或各州目前有多少班華文班,比如一名教師教7班,就得到一個總數來說明是否缺教師。
“它沒有考慮到,有的學校只有2班華文班,有的學校只有3班,籠統地算可能只缺一名教師,但實際上這1名教師不能平分給2所學校。”
此外,蘇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學(UPSI)中文學程主任許德發透露,教育部的師資算法是以每所學校每週4節華文課來計算,但實際上,國民型中學的華文課是5至7節,“所以統計基本上是不準確的。”
馬來西亞中學華文教師聯誼會主席甄子云談及此問題時舉例:“教育部根據方程式算出這所學校需要1.6名教師,他就說你只需要1名教師,那0.6呢?
“整個州每所學校的小數點加起來就是個龐大的數目了,所以我們每次說不夠,但教育部說數據顯示夠,其實計算法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樣永遠解決不了師資問題。”
魏家祥任副教長時已發生
標籤問題 10年未解決
在師資標籤方面,彭德生說,拿督斯里魏家祥擔任副教長的年代(2009-2013年)就曾在研討會上得出師資標籤有問題的結論,因此在葉娟呈年代(2013-2015年)就已要求教育部著手處理重新標籤的工作,但至今仍沒有解決。
他解釋,出現標籤問題的情況有兩種,第一種是非華文專業(Opsyen)的教師因學校缺乏華文教師而被迫教華文;第二則是華小教師在修讀大學文憑後到中學教書,即便在大學不以華文為主修專業,或到了中學後不教華文,卻仍被標籤為華文教師。
“重新標籤的工作到現在快10年了,每年學校的資料老師都需要將教師資料重新輸入電腦,重新標籤不是很難做到的,這是意願的問題。”
他補充,教育部在吸納或培訓教師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才會導致教師到了學校後,需要教導非主修的科目。
教部需求數據不準確
影響“下游”培訓與招聘
當“上游”(師資統計)無法反映實際情況,“下游”(培訓與招聘)就必定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而事實上,教育部的師資需求數據是否與中學師資培訓機構的招生和中學師資的招聘系統協調,是一個問號。
蘇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學作為中學師資的主要培訓管道之一,大學中文學程(kursus)主任許德發說,教育部目前沒有要求該學程根據師資需求數據評估(Unjuran)來招生。
他解釋,依大2008年開始提供中文學程時,確實根據教育部的師資需求數據評估來招生,但是後來在2010年,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師資過剩,因此減少至每年20個學額。
改依市場取向收生
“那幾年根據預估維持收生20名,直到大約2014年,才不再根據預估,改為依據市場取向,到了2019年,就很明確要收60名學生,但這不是教育部的預估。”
他表示,教育部如今沒有要求該學程根據預估招生,因此可以根據學程的能力與規劃來收生。然而,該學程也面對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的華裔生大量流失,進而影響學生來源的問題。
政府沒跑捆綁制
依大生可改私校教書
在招聘中學師資方面,彭德生指出,在舊的師資培訓制度下,所有進入師範學院中學組的學生,在畢業後將全數被吸納到政府中學教書,但是現有制度並非如此。
他說,當師範學院不再培訓中學師資,改為依大主要培訓時,依大生就和其他大學生一樣,畢業後進入就業的公開市場。
“想進入政府中學執教的畢業生,只有在教育服務委員會(SPP)開放招聘時,才能提出申請。
“師範學院則不同,他們和政府學校捆綁的,學生畢業後全數被吸納,但是依大沒有捆綁,畢業生可以選擇到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教書。”
其他短缺原因
紛提早退休 師訓缺生源
造成中學華文師資短缺的其他原因,還包括教師提早退休、師訓缺少學生來源和想當教師的新生代減少等。
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林汶珊認為,教育部根據教師退休年齡所計算的師資需求數據評估無誤,只是無法預算如教師提早退休、患上疾病或辭職等突發情況。
她指出,也有許多教師因健康問題,包括精神健康問題,而辭職或申請無薪或半薪假,這也影響學校師資。
不願具名的一名督學則說,現在的社會資源比過去豐富,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工作的選項也更多,而且學生在修讀了師訓課程後,也不一定要成為政府中學的教師。
他透露,在依大中文學程只開放20個學額時,最終申請成為政府中學教師的只有七八人,有一年低至5人。
“排除提早退休的教師,若接受培訓的60人都到政府中學當教師,我認為是可以填補空缺的,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好不容易培訓了一批教師,但是許多都沒有回來執教。”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