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26日電)臺灣南投縣仁愛鄉清境地區星期日上午傳出吃河豚中毒事件,一名開設小吃店的洪姓男子煮河豚肉邀鄰居友人聚餐,翌日早上眾人陸續感覺身體不適,前往洪男住處詢問時,發現洪男已倒斃地上,參加聚餐8人則送醫治療。
仁愛警分局副局長陳志文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表示,44歲死者25日晚上邀請鄰居友人楊男等8人聚餐,楊男翌日上午感覺嘴巴及手腳麻痺,前往洪男住處查看,敲門卻無人回應。
ADVERTISEMENT
警方指出,楊男進門後發現洪男倒臥在地,已無呼吸心跳,立即打電話報案,仁愛分局員警與南投縣消防局人員到場後,立即將楊男等8人送往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急救,所幸無生命危險。
據悉,洪男收到友人贈送的河豚後,便自行料理,煮成河豚魚肉湯、河豚生魚片,還找來附近8名友人一同享用,
警方已立即封鎖現場,報請檢察官偵辦,釐清洪男等人中毒原因及河豚肉來源。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衛生局已將河豚肉取樣送化驗,懷疑河豚肉有毒部分未處理乾淨,才會發生中毒意外,呼籲民眾避免食用河豚,餐飲業者應以食品安全為優先。
另一方面,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醒民眾,食用河豚料理,應到專門料理河豚的店家,切記不可自行料理。
他說,料理河豚必須擁有專業證照,目前臺灣並沒有相關考試認證,許多料理師傅都是到日本學習、取得證照,但日本河豚與在臺灣的河豚略是不同,民眾食用河豚料理時,一定要提高警覺。
他表示,河豚的卵巢、肝臟為有毒部位,但栗色河豚卻連肉都有劇毒,栗色河豚與無毒的黑鯖河豚,一般人常會誤認,造成誤食引起中毒事件。
他指出,河豚中毒事件多發生在每年10至12月,此時為河豚交配期,以及隔年3至4月的產卵期,河豚在這兩段時間,可以說是最毒時期,這可能是河豚為了下一代繁衍的保護機制。
河豚含有的毒素為神經毒素,主要是阻礙體內鈉離子通道,影響神經肌肉傳導,一旦中毒會引發下行性神經麻痺,嚴重時更會死亡。據統計,河豚中毒死亡率約為14%。
他稱,食用河豚後若中毒,約2小時後會出現眼睛睜不開、嘴巴麻、舌頭麻、說話不清楚等症狀,6小時後出現手腳麻痺等症狀,最後是呼吸肌肉麻痺,造成無法呼吸,缺氧死亡,因此必須在2至6小時內儘速就醫。經由緊急插管治療,約24小時後,中毒症狀都可緩解。
他表示,河豚的神經毒素,即使經加熱烹煮都不會被破壞,且目前沒有解毒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