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日讯)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这分全新监管文件将影响一个上百兆元级(人民币,下同)市场的发展。
中国非银行支付市场庞大。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支付清算行业总量指标数据,2022年,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为10046.84亿笔,交易总量为348.06兆元。
ADVERTISEMENT
近年中国非银行支付行业发展迅速,支付方式和产品服务推陈出新,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
人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出席第12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时表示,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形成了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4000多家商业银行、18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支付需求。同时,中国个人银行户头拥有率已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此次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支付机构坚守本位提出明确要求。会议称,要引导支付机构牢固树立“支付为民”理念,坚守小额、便民宗旨,专注主业、提升服务,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这意味着未来非银支付机构的发展重点和最适用场景,预计仍是小额、高频的便民支付场景,这也是非银支付机构发展的初心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支付机构仍要专注主业、防范业务异化。
近年来中国非银行支付快速发展,也暴露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机构“无照驾驶”,未经许可非法从事支付业务,有的非银行机构互联、直连,通过银行违规进行跨行清算,也出现违规经营、挪用客户备付金等事件。
新规将如何影响非银行支付市场发展?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以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防范业务异化、资金挪用、数据泄露等风险,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电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
更好规范支付清算市场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层级更高,威慑力更强,将更好地规范支付清算市场。该文件发布后,支付归支付、清算归清算、服务归服务,产品创新有序推进,竞争环境更加公平,能更好地满足民众对支付业务的需要。王蓬博提到,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可能意味支付牌照价值进一步扩大,后续对支付平台的要求将更多转移到防范从事非法集资、电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