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4:36pm 27/11/2023

欧洲

马哈迪

柬埔寨

叶福炎

东南亚

马来人

土著

殖民

马来

懒惰

赛胡先·阿拉塔斯

柬埔寨大婶

【读家说书】叶福炎 / 你也中了殖民遗绪的圈套吗?

作者:叶福炎(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就是”!
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本期【读家说书】介绍的《懒惰的迷思》,正是要破除这种时期就留下来的错误马来人形象以及刻板印象。

19世纪80年代年的吉隆坡▲

西亚的日常生活中,“马来人就是懒惰”这样的话语和表述,我相信并不难听见,也经常出现在各大网络媒体、社群平台中。而且,前首相不时在公开场合中,以此评价与批判友族同胞,塑造马来族群是个软弱且需要扶持的形象。可是,你是否曾想过,这样一句经常脱口而出的短句,它背后可能隐含并交织着庞大的知识体系,以及某种价值判断?更进一步的说,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它为何会出现马来西亚语境内,并且一直留存至今呢?

ADVERTISEMENT

《懒惰土著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Lazy Native)一书正是在回答上述的问题。已故马来西亚社会学家及思想家(Syed Hussein Alatas)最早于1977年以英文在英美世界出版。历经了45年,我们才终于迎来中译本。今年2月,这本学术著作由马华著名翻译家陈耀宗与学者苏颖欣一起共同操刀合作,包括翻译、审订与校阅的编辑工作。对于华文世界的读者而言,这无疑让人感到振奋,也进一步打开华文世界研究的视野。

◢须纠正“懒惰”形象

为何“马来人就是懒惰”是需要被重新审视的话语?作为一个社会学者,阿拉塔斯关心的是:在殖民时期,那些来自于学者、记者或不同作者对于马来人形象的描绘不仅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并且“在部分有影响力的非马来人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65)。除了直接导致马来人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歧视之外,它还会促使不同种族间的相互敌视与团结的困难。他认为,马来人懒惰的形象迫切需要纠正。别忘了,这是阿拉塔斯在1977年的写作。如此的担忧与眼光放在今日的马来西亚社会中,事实证明,它确实造成马来西亚整体社会处在一种紧张关系,甚至已俨然成为政客的谈资。

在书第一至第四章的内容中,作者从既存文献中回顾并指出过去的马来人、菲律宾人与爪哇人——莱佛士认为他们是具有共同的语言并且保留着其性格特质与习俗(92)——的形象描绘,甚或是评价,懒惰都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第五章中,作者则进一步指出,“懒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缺乏’特定素质而不是以‘具有’特定素质为其表征”(136)。换言之,马来人被说懒惰是经由“不做什么”(否定式)而产生的。

◢自立自主,甚少服务

在这一个论点上,作者进一步论证了在殖民时期的马来人是自立自主且甚少服务欧洲人,而且“不愿意成为殖民资本主义生产体制的一个工具”(137)。在当时的社会脉络中,马来人因为留在农村并且从事传统职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可是,这样的选择并不利于殖民政府的劳力需求。故此,马来人就开始背负上了“懒惰”的罪名。这或许并不难以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评价总是来自老板的口中,只因为不愿意完成超出负荷、不合理的工作。相反,华人崇尚的勤劳美德,恰恰(可能是)来自奴役式的劳动。

如果我们已经得知“马来人就是懒惰”的话语、意识形态的构成,它来自在位者的一套评价系统的话,为何它一直存在于21世纪的马来西亚社会?首先,在巫统于1971年出版的《精神革命》(Revolusi Mental)一书中,阿拉塔斯指出那些奉行自由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哲学的作者群,就如同来自殖民时期的他者眼光,指责马来人的不诚实、不反抗、不理性思考——企图塑造传统马来民族性的特质。如此作法,它在马来社会中形构出一种虚假意识:“马来人因而成为了自己国家里的穷人”(244),从而也让政府得以规避自己原应改善马来社群的责任。最终,在位者再以此为借口合理化那些有利于自己以及商人阶级的计划,虽然是打着改善马来人社群的口号。


◢马哈迪为“马来人至上”背书

在《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中,马哈迪更进一步将马来民族性的论述本质化。作者指出,当时马来人的处境一直都没有获得实质的改善,加上政府的体制贪腐、裙带关系以及执行力不佳,在位者只能以此规避自己的责任,同时缓解自身的焦虑。书中除了采取遗传论,马哈迪也援引环境论和社会学的观点,为1970年代以“马来人至上”为核心的整套行政话语,作出辩护与背书。阿拉塔斯认为,马哈迪于书中论及的国家与社会改革,只限于马来人的态度和价值观。事实上,《精神革命》与《马来人的困境》所描绘的图像“顶多只能反映马来统治菁英的生活,绝不是整个马来社群的真实写照”(282)。论述与政策推行犹如鱼帮水、水帮鱼,形成一套可供在位者高度操作的话语。

不仅仅是在位者,当国内民族间起冲突的时候,民族性往往也会沦为其中一方的攻击武器。在今日的马来西亚社会中,它很多时候更在不同公共场合上越演越烈。然而,关于民族性的论述,阿拉塔斯作出以下的提醒:“它不能与宗教、文化、仪式、体制、习俗与情境混为一谈,尽管在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某个历史点上,它们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助于民族性的形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得意识到自己所接收的论述、话语,是否为局部观点、是否存在着合理性,才不会因此落入殖民遗绪、在位者所形构的虚假意识圈套中。

虽说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专书,但略过相对〈导论〉完整交代作者对于议题发想与反思,乃至于如何对“懒惰”作为形象并成为一种社会评价,所开展的思想(理论)准备;内文通篇具有相当高的可读性(当然也得益于译者的翻译),对于大众的读者来说,它也是相当简洁易懂的。不过,若是大学生或研究生,〈导论〉近乎完整讲解了作者自身所采取知识社会学的取径选择缘由及所企及解构的神话,不失为是一种区域研究的方法教程。〈结论〉也以简短精悍的文字概括全书论点,也进一步勉励知识分子应勇于实践,开拓并展开属于“自己”的观点。

上述的文字尚且无法将全书内容一一条列、陈述,只能期许自己能在有限篇幅中提纲挈领,帮助读者依循著作者论证的主轴,进一步对“马来人就是懒惰”作出省思。个人期许,这本书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团结带来一点点(对话的)可能——实际上,这也是社会学家阿拉塔斯的期许。

(原文上传于20/06/2022)

一句“马来人懒惰”惹怒网民 柬埔寨大婶遭鞑伐
视频 | 指“马来人懒惰”惹祸 柬埔寨大婶向柔王储道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