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4:36pm 27/11/2023

欧洲

马哈迪

柬埔寨

叶福炎

东南亚

马来人

土著

殖民

马来

懒惰

赛胡先·阿拉塔斯

柬埔寨大婶

【讀家說書】葉福炎 / 你也中了殖民遺緒的圈套嗎?

作者:叶福炎(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馬來人就是懶惰”!
你真的這麼認為嗎?
本期【讀家說書】介紹的《懶惰的迷思》,正是要破除這種時期就留下來的錯誤馬來人形象以及刻板印象。

19世紀80年代年的吉隆坡▲

在馬來西亞的日常生活中,“馬來人就是懶惰”這樣的話語和表述,我相信並不難聽見,也經常出現在各大網絡媒體、社群平臺中。而且,前首相馬哈迪不時在公開場合中,以此評價與批判友族同胞,塑造馬來族群是個軟弱且需要扶持的形象。可是,你是否曾想過,這樣一句經常脫口而出的短句,它背後可能隱含並交織著龐大的知識體系,以及某種價值判斷?更進一步的說,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它為何會出現馬來西亞語境內,並且一直留存至今呢?

ADVERTISEMENT

《懶惰土著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Lazy Native)一書正是在回答上述的問題。已故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最早於1977年以英文在英美世界出版。歷經了45年,我們才終於迎來中譯本。今年2月,這本學術著作由馬華著名翻譯家陳耀宗與學者蘇穎欣一起共同操刀合作,包括翻譯、審訂與校閱的編輯工作。對於華文世界的讀者而言,這無疑讓人感到振奮,也進一步打開華文世界東南亞研究的視野。

◢須糾正“懶惰”形象

為何“馬來人就是懶惰”是需要被重新審視的話語?作為一個社會學者,阿拉塔斯關心的是:在殖民時期,那些來自於學者、記者或不同作者對於馬來人形象的描繪不僅會形成一種刻板印象,並且“在部分有影響力的非馬來人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65)。除了直接導致馬來人在就業市場上面臨歧視之外,它還會促使不同種族間的相互敵視與團結的困難。他認為,馬來人懶惰的形象迫切需要糾正。別忘了,這是阿拉塔斯在1977年的寫作。如此的擔憂與眼光放在今日的馬來西亞社會中,事實證明,它確實造成馬來西亞整體社會處在一種緊張關係,甚至已儼然成為政客的談資。

在書第一至第四章的內容中,作者從既存文獻中回顧並指出過去的馬來人、菲律賓人與爪哇人——萊佛士認為他們是具有共同的語言並且保留著其性格特質與習俗(92)——的形象描繪,甚或是評價,懶惰都佔據了主導的地位。在第五章中,作者則進一步指出,“懶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以‘缺乏’特定素質而不是以‘具有’特定素質為其表徵”(136)。換言之,馬來人被說懶惰是經由“不做什麼”(否定式)而產生的。

◢自立自主,甚少服務歐洲人

在這一個論點上,作者進一步論證了在殖民時期的馬來人是自立自主且甚少服務歐洲人,而且“不願意成為殖民資本主義生產體制的一個工具”(137)。在當時的社會脈絡中,馬來人因為留在農村並且從事傳統職業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可是,這樣的選擇並不利於殖民政府的勞力需求。故此,馬來人就開始揹負上了“懶惰”的罪名。這或許並不難以理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類似的評價總是來自老闆的口中,只因為不願意完成超出負荷、不合理的工作。相反,華人崇尚的勤勞美德,恰恰(可能是)來自奴役式的勞動。

如果我們已經得知“馬來人就是懶惰”的話語、意識形態的構成,它來自在位者的一套評價系統的話,為何它一直存在於21世紀的馬來西亞社會?首先,在巫統於1971年出版的《精神革命》(Revolusi Mental)一書中,阿拉塔斯指出那些奉行自由資本主義和個人主義哲學的作者群,就如同來自殖民時期的他者眼光,指責馬來人的不誠實、不反抗、不理性思考——企圖塑造傳統馬來民族性的特質。如此作法,它在馬來社會中形構出一種虛假意識:“馬來人因而成為了自己國家裡的窮人”(244),從而也讓政府得以規避自己原應改善馬來社群的責任。最終,在位者再以此為藉口合理化那些有利於自己以及商人階級的計劃,雖然是打著改善馬來人社群的口號。


◢馬哈迪為“馬來人至上”背書

在《馬來人的困境》一書中,馬哈迪更進一步將馬來民族性的論述本質化。作者指出,當時馬來人的處境一直都沒有獲得實質的改善,加上政府的體制貪腐、裙帶關係以及執行力不佳,在位者只能以此規避自己的責任,同時緩解自身的焦慮。書中除了採取遺傳論,馬哈迪也援引環境論和社會學的觀點,為1970年代以“馬來人至上”為核心的整套行政話語,作出辯護與背書。阿拉塔斯認為,馬哈迪於書中論及的國家與社會改革,只限於馬來人的態度和價值觀。事實上,《精神革命》與《馬來人的困境》所描繪的圖像“頂多只能反映馬來統治菁英的生活,絕不是整個馬來社群的真實寫照”(282)。論述與政策推行猶如魚幫水、水幫魚,形成一套可供在位者高度操作的話語。

不僅僅是在位者,當國內民族間起衝突的時候,民族性往往也會淪為其中一方的攻擊武器。在今日的馬來西亞社會中,它很多時候更在不同公共場合上越演越烈。然而,關於民族性的論述,阿拉塔斯作出以下的提醒:“它不能與宗教、文化、儀式、體制、習俗與情境混為一談,儘管在一個民族或社群的某個歷史點上,它們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助於民族性的形成”。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得意識到自己所接收的論述、話語,是否為局部觀點、是否存在著合理性,才不會因此落入殖民遺緒、在位者所形構的虛假意識圈套中。

雖說這是一本嚴謹的學術專書,但略過相對〈導論〉完整交代作者對於議題發想與反思,乃至於如何對“懶惰”作為形象併成為一種社會評價,所開展的思想(理論)準備;內文通篇具有相當高的可讀性(當然也得益於譯者的翻譯),對於大眾的讀者來說,它也是相當簡潔易懂的。不過,若是大學生或研究生,〈導論〉近乎完整講解了作者自身所採取知識社會學的取徑選擇緣由及所企及解構的神話,不失為是一種區域研究的方法教程。〈結論〉也以簡短精悍的文字概括全書論點,也進一步勉勵知識分子應勇於實踐,開拓並展開屬於“自己”的觀點。

上述的文字尚且無法將全書內容一一條列、陳述,只能期許自己能在有限篇幅中提綱挈領,幫助讀者依循著作者論證的主軸,進一步對“馬來人就是懶惰”作出省思。個人期許,這本書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團結帶來一點點(對話的)可能——實際上,這也是社會學家阿拉塔斯的期許。

(原文上傳於20/06/2022)

一句“馬來人懶惰”惹怒網民 柬埔寨大嬸遭韃伐
視頻 | 指“馬來人懶惰”惹禍 柬埔寨大嬸向柔王儲道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