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走好运,在一个多月内,连续在台北小巨蛋看了4场演唱会。首先看了罗志祥、王心凌、卢广仲,最后是来自英国的Sam Smith。
在那之前,我的大型演唱会经验并不多,没想到连续看下来,居然可以看出一些心得来。除了能做出好坏比较,整体观赏上也比以往不同,发现原来同一个空间下看不同的音乐人演出,落差可以这么大。
ADVERTISEMENT
尤其最大的发现是,基本上在走进一个演唱会现场的时候,即使演出还没开始,当下的气氛就已经决定了当晚的体验好坏。
印象中,餐饮界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只要看一家餐厅的厕所干不干净,就知道他们经营得成功不成功。”这句话表达的其实是对于细节的处理。若套用在演唱会,就是从开唱前的背景歌单、灯光布置、或是荧幕上的动画等,各种演出以外的细节,就能看得出演出团队是怎么迎接,或对待购票支持他的听众。
再来,就是演出本身的重头戏。一般来说,这部分就非常主观直觉。从观众角度来看,搭建在舞台上的、穿在音乐人身上的、曲序设计的流畅度,都反映出音乐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于是当我见证了Sam Smith把小巨蛋舞台改造成自己的模样,又能同时hold住上万人的现场情绪,我好几次都起鸡皮疙瘩。
若是有演唱会经验的观众,肯定了解“渲染力”在一场演唱会的重要性。除了演出当下的效果,在演唱会结束后,那些瞬间能不能在观众心中继续留下印记,也很重要。特别难忘我在卢广仲演唱会结束后,连续好几天都还泡在他的歌曲中。这就是所谓的“续航力”吧。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私认为是现场演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当一首歌在现场演出时,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有别于录音版本的呈现。不然花几百块到现场看,还不如感受串流上的音质。所以有时候,看到用“行走的CD”来描述一些歌手的演出,我想,其实也不完全是称赞的意思。
同场点播:
1. 〈Blackhole〉- Clinton Jerome
2. 〈Eat Coffee Make Tea〉 – Kuey Teow Boys
3. 〈Spicy Juice〉- Lyrit ft. nate, Hi-Curious
更多文章: 林佚/藏在马六甲老街的唱片行 Tom Phan/世界上听歌的人有两种 林佚/娱乐税,娱乐谁? 林佚/从“学广东话”到“唱广东歌” 唱出一首代表我 Tom Phan/从25到0:本地音乐演出的复苏? 林佚/为生命做一场美的功课──车志立《有生之年在乎的是》 林佚/时下年轻人,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 Tom Phan/《白夜克拉克》张栋梁的Magic Hour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