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走好運,在一個多月內,連續在臺北小巨蛋看了4場演唱會。首先看了羅志祥、王心凌、盧廣仲,最後是來自英國的Sam Smith。
在那之前,我的大型演唱會經驗並不多,沒想到連續看下來,居然可以看出一些心得來。除了能做出好壞比較,整體觀賞上也比以往不同,發現原來同一個空間下看不同的音樂人演出,落差可以這麼大。
ADVERTISEMENT
尤其最大的發現是,基本上在走進一個演唱會現場的時候,即使演出還沒開始,當下的氣氛就已經決定了當晚的體驗好壞。
印象中,餐飲界裡有這樣一個說法:“只要看一家餐廳的廁所幹不乾淨,就知道他們經營得成功不成功。”這句話表達的其實是對於細節的處理。若套用在演唱會,就是從開唱前的背景歌單、燈光佈置、或是熒幕上的動畫等,各種演出以外的細節,就能看得出演出團隊是怎麼迎接,或對待購票支持他的聽眾。
再來,就是演出本身的重頭戲。一般來說,這部分就非常主觀直覺。從觀眾角度來看,搭建在舞臺上的、穿在音樂人身上的、曲序設計的流暢度,都反映出音樂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於是當我見證了Sam Smith把小巨蛋舞臺改造成自己的模樣,又能同時hold住上萬人的現場情緒,我好幾次都起雞皮疙瘩。
若是有演唱會經驗的觀眾,肯定了解“渲染力”在一場演唱會的重要性。除了演出當下的效果,在演唱會結束後,那些瞬間能不能在觀眾心中繼續留下印記,也很重要。特別難忘我在盧廣仲演唱會結束後,連續好幾天都還泡在他的歌曲中。這就是所謂的“續航力”吧。
當然還有最後一個,私認為是現場演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當一首歌在現場演出時,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有別於錄音版本的呈現。不然花幾百塊到現場看,還不如感受串流上的音質。所以有時候,看到用“行走的CD”來描述一些歌手的演出,我想,其實也不完全是稱讚的意思。
同場點播:
1. 〈Blackhole〉- Clinton Jerome
2. 〈Eat Coffee Make Tea〉 – Kuey Teow Boys
3. 〈Spicy Juice〉- Lyrit ft. nate, Hi-Curious
更多文章: 林佚/藏在馬六甲老街的唱片行 Tom Phan/世界上聽歌的人有兩種 林佚/娛樂稅,娛樂誰? 林佚/從“學廣東話”到“唱廣東歌” 唱出一首代表我 Tom Phan/從25到0:本地音樂演出的復甦? 林佚/為生命做一場美的功課──車志立《有生之年在乎的是》 林佚/時下年輕人,活在一個怎樣的年代? Tom Phan/《白夜克拉克》張棟樑的Magic Hour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