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懂如何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明知故犯,真系死性不改,没药医了!
看了陈伟光和吴利光《像我这样一个怪胎》及李奕翰和刘志海《进退两难的哈姆雷特》的剧场演出散场后,有交流会。原本没打算留下,正走出剧场时,却止步留了下来,还发问了不应该问的问题。这种尴尬的事早有前科,上次看了叶瑞良的《一时一时的》电影,交流会多多口水问了一个搞到大家一头雾水的问题。
ADVERTISEMENT
《像我这样一个怪胎》,看后脑里打滚是怪胎还是作怪。其实不重要,只要是“怪”就达到陈伟光和吴利光的剧作概念了。前半段的文字、灯光、音响所产生的效果,是可以完全激发每个观众的想像力,有很大空间天马行空,而且是没有对或错的个人解读。不知是因为我对外星人这现象感兴趣,我在幻想这一幕是地球人类用文字和外星人用音符对话交流的戏。正当我在沉思,陈伟光突然高喊了一段“动词”、“名词”、“叹词”、“象声词”、“助词”、“虚词”来讲解中文的变化多端,无穷奥妙,顿时把我从沉思中唤醒!有如在看着一幅抽象画,正在和画面的符号、颜色、构图连接相通时,突然有人推了我一把,递给我一张解读这幅抽象画的说明。不管说明写了什么,我更加享受自己的领悟。一件完成后的艺术品是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已不在创作者的管控之下。
我问了陈伟光一个不应该问的问题,他会不会更加高兴假如观众对《像我这样一个怪胎》的解读是跟他的创作原意是180度的对立。
第二场《进退两难的哈姆雷特》是以哈姆雷特里最为人知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为创作泉源,开场就用下棋来表达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个剧有时张力十足,有时陷入沉闷,看时心情有如潮起潮落。当时有个奇想是否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变相演绎效果。
哈姆雷特在世界各地是最为广泛改编演出的莎剧,电影就超过50部了。有句名句,不知谁说的,大意是100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有100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所以每一次哈姆雷特被改编演出,就是改编者眼中的哈姆雷特。李奕翰和刘志海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改编演出这个哈姆雷特版本,有没有想要大马观众看了他们眼中的这个哈姆雷特,而去思考一些眼前面对的问题……我不识趣的问了这个问题。
看剧场,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我只会看热闹。
相关文章: 牛忠/封神榜 牛忠/告别 牛忠/骗局,短片 牛忠/看蔡澜书法展 叶蕙/我的双城记 阿蓟/身为大马人,你了解香蕉叶饭吗? 李系德/瞓捩颈找理发师扭正颈骨 May子/看你不顺眼 林家豪/曹操陵墓与七十二疑冢 农夫/公寓顶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