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共同利益,让我们异中求同,一起建造高韧性社会,以便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和危机冲击时能够有效预防、抵御、适应、恢复以及更好地向下一阶段发展。
ADVERTISEMENT
2023年来到尾声,还有数日我们就步入今年的最后一个月份。回首过去的日子,可说是充满天灾人祸。尽管大多数国家都在今年初摆脱了冠病的威胁,但战争、地震、水灾、林火、龙卷风等灾害依然造成数百万人伤亡。
所谓无天灾的马来西亚也在近年面对极端气候的影响,导致天灾风险逐渐提高。在过去的几年,水灾、热浪和林火频频发生,并因为天气因素引发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
另外有研究显示,邻国的地震震幅增大,加上板块不断移动和碰撞,马来西亚也难逃地震的威胁。
我们引以为傲的福地和安稳的生活也在气候变化及地缘政治风险中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无论是企业或个人(特别是心理健康层面)都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威胁。
因此,“韧性”(复原力)成为了当今管理学的一个新流行词。韧性或复原力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克服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许多文献都将韧性视为一种个人能力,即是个人可以学会保持韧性。故此,一个具有高韧性或复原力的人能够在压力和逆境中积极适应,并在不利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再者,韧性会使人在逆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防止负面的身心灵影响。
可是,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复原力的过程不仅涉及个人自身资源,也包括个人与其环境资源之间的积极互动。为了建立一个人的韧性,个人需要有足够的机会获得相关资源和支持。
个人资源包括乐观、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同理心等个人特征及生态资源如来自包括社区、组织与他人情感和实际的支持。
然而,在种族和宗教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种族和邻里间的信任关系成为了打造一个包容和高韧性文化的阻碍。若大马要在动荡的世界中谋求稳定的发展,构建高韧性社会是共同的责任。
纵观历史,在人类的发展中,韧性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特质。有鉴于此,我国需要发展韧性,从经济到企业或个人都该如此,以塑造制度性韧性,确保大马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恢复力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一项共同的社会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来自社区、组织和他人情感及实际的支持。
另一方面,复原力并不是期望人们应对越来越困难的挑战,而是要在逆境中共同寻找克服的方法以分担重担。
最后,笔者相信我们在共同努力和相互同理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与克服许多大马当下面对的结构性矛盾,如种族关系和政治理念不同所带来的对立关系。
为了共同利益,让我们异中求同,一起建造高韧性社会,以便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和危机冲击时能够有效预防、抵御、适应、恢复以及更好地向下一阶段发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