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7:30am 29/11/2023

新教育

归属感

学习障碍

音乐治疗

特殊群体

R.I.S.E.

特殊需求乐队

音乐干预

音樂結合醫學 為特殊群體建立安全學習環境

报道:本刊 梁馨元 摄影:本报 陈启基 视频:本刊 林佳莹、林芷桑

敲擊聲齊下,簡單的鋼琴伴奏中,圍成一圈的特殊需求樂隊演奏一曲Rasa Sayang。可見,坐在姿勢保持椅上的其中一位學員,帶領其他學員呼吸、熱身、敲擊手上的樂器,氣氛極其歡快。初次走進雪隆痙攣兒童協會(SCAS & FT)的音樂課室,看見學員間的互動與呼應,歡樂的氛圍印象最為深刻。

經過3個月的觀察,研究人員表示特殊需求學員對複雜節奏的掌握與呼應已更敏銳。 (Rhythm Interactive Special Enabler)音樂療效計劃選擇使用敲擊樂器和音樂節奏來改善特殊需求人士的學習障礙問題,也獲得了馬大可持續發展中心(UMCares)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項目資助。

ADVERTISEMENT

與此同時,音樂如何走進了特殊群體的生活,並且幫助他們建立聯繫與歸屬感?

報道:本刊 梁馨元
攝影:本報 陳啟基
視頻:本刊 林佳瑩、林芷桑

音樂課開始前,一位家長推著孩子的坐姿保持椅進入課室。前方的學員一見朋友到來,立即放下手中樂器興奮地呼喊與她示好。家長表示,他們對周遭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存在的,也能感受到人的善惡,只是表達方式以及認知程度有別——有的會因為跟朋友爭糖果而有情緒,有的則因為無法習慣新輪椅導致的疼痛而哭喊。

他們需要每天去適應不同的挑戰。因此教育學博士陳瑞泉說,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他希望為特殊群體建立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並且要讓他們保持舒適,在練習時不會感到危險,這是至關重要的。”

為學習障礙兒童提供音樂治療課程

陳瑞泉與R.I.S.E.計劃創辦人Edwin Nathaniel合寫了一本實際運用敲擊樂器,協助特殊群體改善學習障礙的教學手冊。馬來西亞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同時也是Aseana Percussion Unit(APU)樂隊的聯合創始人Edwin,在23年前就設立了R.I.S.E.計劃,為不同類型和程度的學習障礙兒童提供音樂治療課程,包括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唐氏綜合症(DS)人士。這項計劃在2006年於第5屆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中榮獲最佳社區藝術項目。

在今年8月,R.I.S.E.計劃迎來嶄新的階段,來自馬來亞大學創意藝術學院、醫學院、教育學院和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的高級講師團隊,讓音樂結合醫學,再輔以證據為基礎的方法,更有效地幫助特殊需求群體建立健全的社群經驗。

前排左起:李金梅(雪隆痙攣兒童協會董事)、葉麗娟(雪隆痙攣兒童協會榮譽秘書)、方維強、Edwin Nathaniel、馬雯雰。
後排左起:Syed Ibrahim BHM (社區藝術家、教育工作者)、林慧美(數位技術有限公司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員)、陳瑞泉、郭紫薇。
R.I.S.E.音樂療效計劃有8個重要環節,分別是集體呼吸、破冰活動、熱身預備、集體計時、反覆吟唱、進行實踐、遵循模式、集體合奏。

以證據為基礎的音樂干預加速康復過程

“音樂治療”想必不太陌生,但馬大創意藝術學院高級講師馬雯雰提醒這是一個專業領域,“治療師需要在醫院接受長時間培訓,完成1080小時的實習並通過考試,不能隨意自稱為音樂治療師”。馬雯雰主要研究範圍在音樂治療,當音樂結合醫學,能更有效地引導特殊群體學習。

她將其分成三種類:

1.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hy)
一種臨床和以證據為基礎的方法,專業人員必須瞭解病人的病例,以量身定製一個治療計劃。幫助因受傷、生病或殘疾而受到影響的人,以支持他們的心理、情感、認知、身體、交流和社交需求。

2. 音樂作為藥物(Music as medicine)
此方法通常由醫生展開,用預錄的音樂幫助病患治療疼痛和減輕壓力。

3. 音樂干預 (Music Intervention)
在各種環境中,音樂被用於減輕壓力或對心理體驗均產生積極影響。不限於特定專業人士,把音樂的元素加入特定活動之中。

R.I.S.E.計劃可歸類在音樂干預 (Music Intervention),馬雯雰表示。在音樂治療中,例如對於中風患者,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步伐設定節奏,邊彈吉他邊讓患者在音樂的引導下練習走路。通過音樂的干預,能有效加速康復過程。

“所謂干預,可以想像成在跑步時聽音樂,可以讓人在沉悶且疲憊的跑步過程中保持動力,並延長跑步時間。”對於復建患者來說,在治療中持續練習是為關鍵;因而利用音樂與節奏作為引導,患者更容易維持穩定步態。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郭紫薇提及,UMCares平臺鼓勵研究人員用學術參與社區;而她主要從人文的角度觀察,如何通過這項計劃喚醒社會對特殊需求群體的關注。過程中,研究團隊向家長收集孩子的生活素質水平問卷,再從中調整教學方案。

“很多民間的音樂治療重複進行, 但不知道需要關注階段性的成果。研究團隊加入R.I.S.E.的功能,就在於提供正確的數據,證明音樂干預方法是有效的,”馬雯雰補充。

郭紫薇認為音樂是上帝給所有人的禮物,音樂課中學員間的互動所散發出來的歡樂氛圍,比起干預效果本身更讓她感動。
當音樂結合醫學,馬雯雰解釋分成三種類,即音樂治療、音樂干預以及音樂作為藥物,需要注意三者的區別。

通過音樂尋找歸屬感 為特殊需求兒童製作音樂專輯

雪隆痙攣兒童協會的音樂課室佈告板上,貼著許多他們國內外演出的照片。儘管行動能力受限,長期以輪椅代步,但他們的世界並不小。Edwin曾帶領這支樂隊到印度新德里演奏:“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們在表演時很享受,因為他們很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Edwin從事音樂教育40年,並且在雪隆痙攣兒童協會教導特殊兒童音樂接近24年。今年64歲的他,一走進音樂課室便帶動了學員間的氣氛。他深知音樂是一種強大的工具,超越了種族、殘疾的界限。“當我與音樂一起時,我希望有能力為特殊需求的孩子們提供學習和表演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找到彼此的聯繫,更重要的是找回歸屬感,”他說。

Edwin:“我希望有能力為特殊需求的孩子們提供學習和表演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音樂課室內,學員們圍成一個大圈,手握各自的敲擊樂器,包括沙槌、鈴鼓、敲擊木、馬來手鼓(kompang)和牛鈴等。“痙攣”指突然不受控制的運動,進而妨礙日常生活照顧和人體的姿勢擺位,因此多數痙攣兒童的上半身肢體能力較弱。而選擇這些樂器是因為容易被握住,並且不需要高度技巧與樂理知識。


Edwin追述,從計劃一開始到現在,學員已經可以帶領樂隊演奏。曾經,他與兩位學員到香港代表馬來西亞參加國際音樂藝術大賽,他們帶著自己的故事與原創歌曲,把對音樂與生命的熱愛展現在國際舞臺。未來,Edwin還想為他們製作一張專輯。

全納教育改善社會偏見

談起自己教育特殊需求兒童的經歷,Edwin笑說實在有太多故事了——“曾經有一個小孩,我教了他9年。常常下課之前,我會帶他來到特殊兒童的課堂,我想讓他們可以彼此接觸,而不是某天在路上或餐廳遇見,對他們比較激動的情緒行為感到抗拒或害怕。”

“直到去年他和我說,‘老師謝謝你給了我和特殊孩子相處的機會,我才知道如何照顧和關心他們。’聽到這句話,我的心都碎了。因為當他說出口時,代表他能理解這些孩子是如何走過來的,”Edwin說道。

正因如此,他想實行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在一間學校裡容納所有不同需求的學生;不只是給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提供入學機會,接受主流教育,更是注重學生在學習上的參與和具體進步。

“我想要一間包容性的學校,在這裡人們不會因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孩子而感到差異,我不想要這樣的社會偏見。”瞭解他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與之建立聯繫。

陳瑞泉表示,通過R.I.S.E.計劃希望向社會展現特殊兒童家庭所面對的困境;然而他們一天天克服身體上的不適、情緒挑戰、學習障礙,那份直面生命的勇敢更應該被展現。正如雪隆痙攣兒童協會主席拿督方維強所說:“當我看見他們在練習穿線,儘管他們的肢體能力比較弱,但他們從來都不會放棄。”

方維強:“當音樂響起,痙攣兒童會跟著音樂擺動身體,除了達到肢體訓練,也能讓他們感到開心。”

雪隆痙攣兒童協會常年為特殊需求群體提供輔導和社區服務,而從R.I.S.E.計劃出發,他們希望能喚醒群眾的意識,並創造出一種社會的集體責任。

更多【】文章:
學生製作課件 豐富獨中教材
用遊戲藝術 打造異想世界
地質學 探究過去/現在與未來 
蕭婉思博士/打破哲學無用論 把哲學帶出象牙塔 
人類學研究員 吳佳翰/走訪沙巴原鄉 窺探族群共融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