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餘生》的時候,總會想起艾加·凱磊(Etgar Keret)那些交錯在夢境、謊言以及現實之間的敲門聲故事,讓讀者得以抽離艱困的生活。
ADVERTISEMENT
最近,臺灣聯經出版社將黎紫書的作品《野菩薩》、《暫停鍵》以及《告別的年代》,以精裝版再刷再面世於書市。或許,這在在說明了黎紫書的文學魅力,歷久不衰。不過,令人意外的,反倒是寶瓶文化為其微型小說自選集《餘生》出了臺灣版,讓讀者得以看見不一樣的黎紫書——套句本人的話,這是近乎出家般的寫作修行。
《餘生》最早於2017年由有人出版社在馬來西亞出版,是將《簡寫》和《無巧不成書》中的47篇舊作,另結集尚未發表的24篇,共計71篇作品出版成冊。小說家坦言,這是她於十幾年間寫得最好的微型小說。當年,該書也被花城出版社引進發行了中國版。一直到2023年,我們才能見臺灣的繁體中文版。有趣的是,匯智出版也於2022年中為香港讀者編了一本《黎紫書小小說》。
如同作者所言,微型小說並不太入研究者(或專業讀者)的眼簾,不過卻一直在讀者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一般來說,其篇幅大約落在在1500字左右。多數論者認為,這是一種順應時代的文學體裁形式。但也因此,它更專注於談一件(小)事、物,反倒考驗著寫作者的功力:怎麼用1000字寫好小說。這些微型小說的創作經驗,不僅奠定了黎紫書後來傾心創作《流俗地》的基礎,也深化了她的小說想像與思考、淬鍊個人的語言風格。
在小說集輯錄的71篇作品中,大部分敘述的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如以〈窗簾〉隱喻人與人之間的分際與界線、〈大哥〉字詞形聲的歧異描繪女人對男人的情感變化、用17個不斷氣的長句子諷刺〈完美生活〉、描繪小三在婚姻生活的〈勝利者〉姿態……在這些小說中,也許找不到任何的馬華元素及特徵,畢竟它不是微型小說的必須。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的是如照片中的刺點,一口氣閱讀到底總能在最後來個出其不意的轉折——我想,那就是黎紫書銳利的視角與鋒利的語言。
在閱讀《餘生》的時候,總會想起艾加·凱磊(Etgar Keret)那些交錯在夢境、謊言以及現實之間的敲門聲故事,讓讀者得以抽離艱困的生活。不過,黎紫書卻是將虛構情節交疊於荒誕現實,攤開充滿皺褶、縫隙、孔洞的日常生活。有時候,你總會一不小心恍神於行文間,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置身於其中。我想,這就是黎紫書的文字魅力,也是微型小說的生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